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
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正处于一个不断研究、不断更新与高速发展的阶段,似乎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和模式,各个地方甚至各个学校的教材使用、评价要求有所不同,每个学校因条件不同在信息技术课程方面也存在不同的差异,但是我们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课程必将逐步成为小学的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跨入二十一世纪之后,我们经常谈到一个词汇,这个词汇就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也就成为广大教师的神圣使命。笔者在本文中将阐述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渗透创新教育的问题。
信息技术课想程有它独有的特点不断更新的资讯、趣味性、实践性强、丰富的多媒体感官刺激等,这一系列极富了魅力的因素决定了信息技术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也决定了广大信息技术教师有了一个施展才华的空间。好奇是孩子的们的天性,计算机中有太多的让人奇思妙想的东西,在这个知识领域中,信息飞速更新,极大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计算机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在这个充满幻想的空间里,学生可以张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计算机是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合作与交流的主题贯穿始终;计算机充满世界里充满了声音与色彩,智慧与灵感的碰撞,创新思维的火花随时被激发;信息技术是一门动手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它比以往任何一门课程更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而动手操作往往是创新的开始。这一切都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其它学科无法比拟。信息技术课程与创新教育之间有一种天然的互相促进的影响力。那么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由于课程标准和教材的不统一,加上各个学校的硬件与师资条件的差异,各个学校课程设置都不一样,选择教学内容差异很大。有的侧重与游戏性与娱乐性教学;有的注重技术与应用方面的教学;还有部分农村学校可能随意性很大,没有走上正轨。笔者认为,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角度出发,小学阶段尤其是中低年级的信息技术教育应该把重点集中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技术层面的东西应该放在次要的位置,要训练学生用儿童的思维方式来操作计算机,而不要用计算机的方式来思考问题。教学的重心应该落在实用性上,即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制作出自己的作品来。笔者认为,在小学阶段不宜将计算机语言纳入教学内容,抽象、枯燥、严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