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学研究事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可见,所谓第三产业,一般是指提供劳务的一切服务部门,它是相对于第一、二产业而言的。联合国为了统一世界各国的产业分类方法,曾于1971年颁布了《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索引》文献。标准产业分类先将全部经济活动分为十个大项,每一个大项下分
1
f出若干中项,中项下分出小项,小项下再分细项。这样,全部经济活动按四个层次,层层分解,然后按系统进行编码。从而将全部经济活动准确、无遗地显示出来。其中的十个大项分别为:1农业、狩猎业、林业和渔业;2矿业和采矿业;3制造业;4电力、煤气、供水业;5建筑业;6批发与零售业、餐馆与旅店业;7运输业、仓储业和邮电业;8金融、不动产业、保险及商业性服务业;9社会团体、社会性及个人服务活动;10不能分类的其他活动。标准产业分类与三次产业分类法在精神上保持了一致,但是,与三次产业分类法相比,它具有规范、精确的特点,因而更宜于进行应用分析,也为管理活动以及跨时期、跨国界的比较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三、农、轻、重产业分类法农、轻、重产业划分的思想和方法,是部分国家一度沿用的产业分类法。现在已被大多数国家包括中国所放弃。这种产业划分的方法在理论上是依据了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划分的思想,实践上则是前苏联物质产品管理和统计体系的衍生物。四、两大部类的划分两大部类的分类思想是首先由马克思提出并作了详细分析的。两大部类分类的思想是对社会再生产过程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抽象。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它很难成为一种有用的分类方法,除此之外,由于这一方法也不将非物质生产部门包括进去,因而它同样具有不完整性。产业结构,则是指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和每个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相互联结、相互制约和互为条件的关系。换句话说,就是指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质的组合和量的比例。比较流行的产业结构划分主要有:第一、二、三产业的结构,及其各产业部门内部的结构;两大部类结构;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结构等。产业结构通常用各个产业部门在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国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