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热病
黄热病Yello
FeverYF是由黄热病毒(YFV)通过蚊媒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主要为高热、黄疸、蛋白尿和出血。大多数感染者症状轻(轻型),约15的感染者产生严重疾病(重型,临床上重型可分为三期:急性期:突然发病,伴有发烧、头痛、肌痛、恶心和呕吐,大约3天;随后是缓解期:退热及症状减轻,一般持续24小时;最后是中毒期:发烧及症状再现,伴有黄疸、呕血、黑便、昏迷以致死亡。从发病到死亡大约需要两周,病死率高达约2050。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增多、蛋白尿、肝功能异常。根据典型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则应作病毒分离或血清学检查。采取发病5天以内的血标本接种乳鼠脑内或敏感的组织培养细胞VeroC636)以分离病毒,亦可用ELISA法检查血标本中的病毒抗原或PCR法查病毒核酸。血清学诊断通常采用捕捉ELISA法查IgM抗体阳性(大约感染后一周出现)或采用中和试验或血凝抑制试验等方法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较急性期4倍以上升高有诊断意义。一般认为黄热病起源于非洲,通过贩卖奴隶传入美洲。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非洲和中南美洲的一些国家先后多次发生流行。1987年到1991年间向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的黄热病数为18735例,给人类造成严重灾难,死亡4522例,其中大多数是非洲,极少数是南美洲。1994年和1995年期间西非、中非和东非黄热病再次爆发,1995年秘鲁发生了一次比自1950年以来南美洲任何一个国家更大的流行。黄热病存在严重漏报,根据订正报告,WHO估计每年大约有20万病例发生,几乎都集中在非洲。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实际病例数比报告数要高10500倍。亚洲尚未证实有黄热病,我国亦未见报道。一病原黄热病毒属于虫媒病毒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为单链RNA、直径为1725
m,有包膜,其核壳为立体二十面对称。对氯仿、乙醚等脂溶剂敏感。01甲醛可使病毒迅速灭活。病毒在真空干燥可长期保存,在室温下容易死亡。
二.储存宿主
黄热病有两种不同类型,即丛林型和城市型。丛林型是在
猴—蚊—猴中传播,当人进入林区偶然被感染,猴可能是丛林型黄热病的储存宿主。城市型是在人—埃及伊蚊—人中循环传播,人是主要的中间宿主。
f三.传播途径
带毒蚊通过叮咬易感人群,即可将黄热病毒注入局部皮肤,
病毒迅速扩散到局部淋巴结并不断繁殖,数日后进入血流,感染肝、脾、肾、骨髓等脏器。
四.潜伏期人被带毒蚊叮咬后通常经过36天的潜伏期即可发病,偶有1013天。国际检疫规定潜伏期按6天计算。
五.传染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