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我们现在走进的是前厅,首先映入您眼帘的是江泽民同志为中国文字博物馆的题字。两侧的墙壁上是《康熙字典》中的字的体现,营造简洁的过渡空间。接着,请大家随我走进序厅。序厅重点突出中国文字博物馆是中国文字发展史的艺术殿堂。共四面浮雕,南北的浮雕高约215米东西的浮雕高26米,四块浮雕宽约85米。北面为中国文字载体发展史、以文字的载体作为表现形式,但又不拘泥于载体,最上面也就是最早的刻画符号,被认定为“手”的意思。分别是甲骨文、金文、石鼓文,最后是楷书。东面为中国书法史,表现书法演变的过程、南面为一片甲骨惊天下、西面为各少数民族文字,集中了少数民族比较典型的吉祥话语。有蒙文、藏文、维文、壮文,还有消失不通用的文字,比如:西夏文。这四块浮雕的分布是自上而下,由远及近的,越往下越和生活在地面上的人越近,体现与人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象征着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为文化传播和交流也起到重要的作用。每块浮雕的左下方有“神品”的落款,寓意了中国文字在世界文字发展中占有较特殊的位置,也是现代唯一通行的连续使用3000多年的文字。
浮雕旁边的瓷砖有竖向的凹槽,突出竹简的感觉,黑白灰的石材也象征着中国的水墨书法。因为中国主要的书写形式就是用毛笔,早在3000年前的甲骨片上有体现,比如朱书墨书。接下来,请您随我走进专题展厅《甲骨文与安阳》
3
f专题展厅甲骨文与安阳目前中国最早成体系的文字是甲骨文。安阳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晚期的都城遗址。在这里先后发现约13万片的刻辞甲骨,记录了商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甲骨文和她的发现地安阳殷墟一起,揭开了3000多年前一个强大王朝背后的故事,可以说安阳和甲骨文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符号。
那么,甲骨文究竟是怎么被发现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清朝末年,小屯村民在耕种的时候,在农田里发现很多骨片,人们把它当作中药材龙骨卖到药店里。直至1899年,著名的金石学家王懿荣因病买药时,发现中药“龙骨”上有些奇怪的刻划。他对古文字的研究是非常有造诣的,后经过仔细的研究,认为“龙骨”上的刻画正是商代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甲骨文就是在这样偶然的机会中被发现了。王懿荣先生因此被学术界誉为“甲骨文之父”。
另外,对早期甲骨学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还有孙诒让先生。1904年,他根据刘鹗所著的《铁云藏龟》公布的材料,出版了第一部研究甲骨文的著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