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的另类人生浅析《钢的琴》
(云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艺术,李海霞,12012110106)摘要21世纪影视行业已经步入不断追求更高视听感视受的“听时代”,各种加强视听的元素还在不断的改进和增强。商业大片在追求更高视听感受的同时,有一个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怎样给观众讲好一个故事,已经成为电影人迫在眉睫的问题。作为小成本电影的突破之作,《钢的琴》获得艺术和票房的双丰收,使我们在震惊他的成功的同时,不得不对他的成功的范式以及坚持使用的小人物叙事手法、技巧进行系统的、有层次的、有深度的分析,从中探寻更多的商业和文本价值。关键词小人物;叙事;荒诞《钢的琴》是导演张猛小成本电影再次成功的典范,影片中他巧妙的运用后现代主义杂糅、拼贴和戏仿的叙事方式,把在社会转型中的各种社会底层人物,通过某些核心动机,将他们杂糅、交叉在一起,给世人展示了一场纯粹的、彻底的小人物的悲喜奇遇,影片整体意寓深刻,壮而不悲。1戏剧化:再现了小人物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
“小人物”,探其本意,一指小型的人物塑像;二指地位不高,没有名望的普通人。也就是说,区别于大人物和普通人;在普通人中比较突出,但远远达不到大人物的水平,却能充分利用手中权限给普通人创造麻烦的人。1而本文中所提到或者说将要研究的“小人物”形象是专指电影中通过导演和演员的自身努力塑造出来的、地位不高的、区别于大多数普通人和大人物。他们是能对影视作品的主题表达和影视作品的叙事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典型人物形象。小人物的生存之痛是最让人无言以对和无可奈何的,他们往往因为无力把握现状和改变命运而显得孤独无助,渺小可怜。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提出:每个历史阶段和历史事变中的主要人物,既是历史剧的“剧作者”,又是历史剧的“剧中人”。作为“剧作者”,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和能力去从事历史活动,影响历史发展进程;而作为“剧中人”,他又只能随着历史剧情的发展和安排去扮演某种特定的角色,直到这幕历史剧的结束为止。《钢的琴》很好的再现了作为“剧中人”的陈桂林等一系列小人物被卷入时代洪流中的挣扎及生存之痛,以及无力把握现状和改变命运的
1
f无可奈何。陈桂林他们曾是骄傲的产业工人,是这个社会的主人,领导阶级,曾经是推动中国经济腾飞的支柱,是历史的“剧作者”;但是,一场改革却将正值壮年的他们抛向了社会的边缘,他们失业了;他们空有技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