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是外铄论的代表。13.C【解析】在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各种特征都处于变化中,具有极大的可塑性。14.D【解析】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15.C【解析】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16.A【解析】备课是教师上课前的准备,教学是从备课开始的。17.C【解析】德育目标不仅决定德育内容、形式和方法,还制约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18.D【解析】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引起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和分配结构的变革,与此相适应,教育结构也将随之发生新变化。19.B【解析】体的身心发展是有顺序的,教育必须遵循这个规律。20.D【解析】创新精神和能力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分水岭”。二、多项选择题1.ABCD【解析】高等学校是近代才出现的~种学校教育类型,所以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是前四者。2.ACE【解析】华生与洛克是“外铄论”的代表。3.ABCD【解析】自然性不是教育目的的特性。4.ABCE【解析】不聘与题干不符。5.ABE【解析臌能型课程和知识型课程是按课程功能划分的。6.ABE【解析】CD两项是贯彻启发性原则的要求。7.ABCDE【解析】这五种教学方法都是以使用的主要的教学方法为依据划分的。8.ABCDE【解析】此五点均为德育的特性。9.BCD【解析】班主任的领导方式有民主的、权威的、放任的三种。10.ABDE【解析】科技发展不属于人力资本投资的范围。三、填空题1.双轨,职业,普通化;2.科学技术;3.互补性;4.导向,激励;5.人身权;6.差异性;7.感觉活动,个人认识论;8.历史性,阶级性,民族性;9.小组目标,个人目标;10.德鲁克,自我管理。四、判断题1.×【解析】年级是学校开展各项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2.×【解析】德育过程是思想品德的教育过程,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二者既相联系,又相区别。3.×【解析】测验的难度是指测验包含的试题难易程度,题干所指是区分度。4.×【解析】无论启发式还是注入式都不是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5.×【解析】一定程度上潜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比显课程的影响更大,因此,潜课程也是一种重要的课程类型。6.×【解析】民主的师生关系不能没有严格要求,严格要求与民主平等是统一的。7.×【解析】教育目的是高度概括的、总体的,也是很具体的。8.×【解析】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6
f9.×【解析】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互相适应,在生产力许可的范围内可以适当超前发展。10.×【解析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