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关于农民工子女在媒体报道中形象的发言稿
“三农”问题成为社会聚焦早是十多年前的事。大众的目光从农民工慢慢转移到了农民工子女身上,“二代农民工”“留守儿童”近乎成为、了他们的代名词。用任何一个搜索引擎搜索“农民工子女”和“二代农民工”这两个关键词我们会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对于“农民工子女”的报道几乎是关注教育,关爱留守儿童,似乎“农民工子女”就是以一个慈善受益大团体和各政府机构关爱帮扶对象的形象而出现。而“二代农民工”这个关键词的结果就截然不同了,“农民工二代不愿吃苦”“农民工二、代的犯罪问题”“农民工二代生存状态”等等,皆显示出了人们对这个、群体的担忧或不满。为什么同为农民工的后代,人们的印象会什么会有如此大的不同。其实他们本质上是没有任何区别的,有的也仅仅是年龄上的差别,这也是我们人为区分的结果。“农民工二代”是指那些同样身为“农民工子女”的青年人。人们对所谓的“第二代农民工”的定义,主要指八零后和九零后的农村劳动力,也叫“新生代农民工”。他们与以往的劳动力有所不同,受教育文化程度比较高,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城打工,对农业、农村、农民等并不熟悉。同时,他们又渴望融入城市,享受现代城市的文明。在大众的眼中,如同“80”后是垮掉的一代一样,“新生代农民工”与他们的父辈相比,少了一份吃苦耐劳脚踏实地,却多了一份心浮气躁,虚荣迷茫。而相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苛责,比他们年龄小的“农民工子女”
f人们就显得要宽容和关爱得多。也许应该庆幸他们晚生了那么10年,赶上了时代和观念的变化,也许正是因为上一代的哥哥姐姐的“表现不佳”让城市人们意识到了对他们的关爱太少,认识到了同城市孩子,一样,他们的成长需要更多的关注的资源。于是他们的成长环境相对于已成年的“二代农民工”来说宽容和谐了很多,但是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也许有些适得其反,各地的农民工子女学校,各项农民工子女专项补助基金,虽然是在为他们的学习生活提供便利和支持,但却在无形之中为他们打上了农民工子女的烙印,这种分群始终存在,那么他们就始终没有真正的融入这个城市,所谓的城市人始终把自己摆在一个高高在上的施舍者的状态,把他们定位于弱势群体,那这本质上就是一种歧视和偏见。农民工这个族群本身是尴尬的,若我们依旧不转变观念和对待农民工子女的态度,改变处理方式,这样才能消除偏见让他们真正融入城市生活,享受到优质的教育生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