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但多强调由官府控制,直到封建社会的后期,才有人主张开放海禁,允许民间进行海上贸易。先秦春秋战国时期,五霸、七雄逐鹿中原,谋求统一中国。这时期的思想家们往往从富国强兵图霸争雄的战略目标来考察外贸问题,《管子》作者便是主要的代表。《管子》把对外贸易看作行“轻重之术”的一种手段,主张利用齐国得天独厚的天然资源,在国家的控制下开放对外贸易。如《轻重乙》篇提倡用优惠的招徕客商,要“为诸侯之商贾立客舍,一乘者有食,三乘者有刍菽,五乘者有伍养”,即为外商兴建馆舍,提供免费用膳,供应饲料,专人服务等优惠。如此可使“天下之商贾归齐若流水”。《管子》认为外贸商品的价格须由国家控制,只
f有因物制宜,区别对待,才能利用它为封建国家服务。对诸侯国来说,齐国具有独占性的商品,如“渠展之盐”必须以独占价格出售,以谋取巨利(《轻重甲》);本国不能独占的商品,则随诸侯国间的市场价格而高下“天下高则高天下下则下”(《地数》);有时为了鼓励进口,则实行“天下下我高”(《轻重乙》)的价格政策。总之要随机应变以“来天下之财”(《轻重甲》)。《管子》不仅利用本国的资源从事对外贸易,还主张利用别国的资源进行转口贸易。当时,东莱地处海滨,盛产鱼盐,但中间隔着强大的齐国,无法与中原诸侯国进行贸易,因而齐国能假手其间。《海王》篇记载“因人之山海假之名(命)有海之国售盐于吾国,釜五十吾受,而官出之以百。”这是指对东莱食盐的转口贸易而言,盐的进销差价如此之大,齐国自然乐于以此谋利了。
秦汉唐宋在中国封建地主经济制的鼎盛时期,汉、唐的一些思想家往往想通过对外贸易以制伏异国,或以国内丰余的商品换取国外的奇珍异物来满足封建统治者奢华生活的需求。
汉代桑弘羊说:“汝,汉之金,纤微之贡,所以诱外国而钓胡、羌之宝也。夫中国一端之缦,得旃文,充于内府,而璧玉珊瑚琉璃,咸为国之宝。是则外国之物内流,而利不外泄也。异物内流则国用饶,利不外泄则民用给矣”(《盐铁论力耕》)。唐代的韩愈(768~824)也认为开展对外贸易能使“外国之货日至珠、香、象、犀、玳瑁奇物溢于中国,不可胜用”(《昌黎先生全集送郑尚书序》)。汉、唐思想家的对外贸易观点,同西方重商主义者迥然不同,开展外贸不是为了追求黄金和增殖货币,而是为了使用价值的满足,这反映了封建社会对外贸易的目的和要求。
在中国封建地主经济制转入后期以后,北宋的沈括(1031~1095)从封建国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