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件尺寸,焊接变形,工艺布置不合理,人员操作误差,焊装夹具定位偏差均会造成尺寸变差。使用鱼骨图表示如下:
白车身尺寸偏差来源(图1)
本文中主要针对焊装夹具造成的尺寸偏差改进进行阐述。焊装夹具造成的尺寸偏差包括两种,一种是稳定的尺寸偏差即均值漂移、尺寸突变等,一种是尺寸波动较大稳定性差即6sigma过大。
焊装夹具调整
焊装夹具的调整对于从事车身制造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讲是一项风险较大的工作。因此需要格外谨慎,车间内均需要有具体的流程以指导实际工作。且在调整前需要做好前期数据分析,焊装夹具定位方式分析等工作;调整后要做好充分的验证工作。下面就这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说明。
焊装夹具调整改进尺寸流程如下
焊装夹具调整流程(图2)
确认出现问题的焊装夹具及在调整时需要注意的一些细节是对于焊装夹具是否能够被正确调整改进的重点。由于焊装夹具定位,及车身结构的复杂性焊装夹具调整后的验证工作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调整前的准备工作:
确认偏差来源是否是焊装夹具定位偏差。首先要明确出现偏差的测点所在工件在焊装夹具中的定位元素,确认定位元素的尺寸状态。并就偏差尺寸和工件的定位元素尺寸进行系统的数据相关性分析。以确认偏差的尺寸和焊装夹具的定位PLP点之间是否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举例如下:
CMM测量数据显示02030202测点出现数据偏差。数据状态如图所示:
白车身测点图(图3)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CMM测量白车身尺寸状态(图4)
对前舱区域前部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
前舱区域尺寸相关性分析(表1)
测点02030202所在工件的主定位孔为01230122。测点02050206为单独零件焊接。通过对表1的数据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测点02030202和定位孔测点01230122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测点02050206和上述测点的相关性较弱。通过此分析可以得出偏差产生的原因为测点02030202所在工件的定位偏差,和前舱其他区域关系不大。在进行改进时便可以将重点放在此工件的焊装夹具定位上面。
前舱区域焊装夹具定位方式(图5)
确认偏差出现的工位。装夹具在设计阶段一般来讲是遵照基准统一原则来进行设计的。因此同一个基准点可能会在不同的焊装夹具上面进行使用。因此同一个点的尺寸偏差可能是其中一个或几个工位的焊装夹具定位偏差造成的,因此需要在焊装夹具调整前确认是哪一个工位造成的偏差。通常所运用的方法是将各个工位分总成进行CMM测量,即一个工位完成后便进行CMM尺寸测量以便于确认偏差出现的工位。当然了对于比较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