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第4课时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包括概念计算,与质量分数的换算,加水稀释的计算,气体溶于水的计算);2使学生掌握有关配置过程中出现的误差的判断;3使学生学会阿伏加德罗定律以及推论的运用;4总结物质的量的网络,使知识系统化。过程与方法:1在概念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3培养学生推理、推导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推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2通过判断,强调操作规范,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教学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教学难点: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气体溶质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教学过程:讲述在熟悉了配制步骤和所用仪器后,请大家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要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并将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2为什么不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3为什么要轻轻振荡锥形瓶,使溶液混合均匀?学生1为了使烧杯壁上留有的溶质,洗涤液中含有的溶质全部转移到溶液中去,使所配溶液浓度尽可能精确。学生2因为大多数物质溶解时伴随吸热或放热过程,引起溶液温度升降,导致定容不准确。学生3可以防止因溶液混合不均引起的误差。讲述此实验是一个比较精确的定量实验,操作时要注意按部就班地做以避免误差的产生。板书2误差分析投影请根据cB
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B,围绕操作作为对
B与V的影响而导致cB的变化。V
(1)若NaCl中含有杂质(或潮解)。
f(2)水的凹液面超过标线部分用滴管吸去。(3)配好摇匀,发现凹液面低于刻度线,再用滴管加水至凹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4)烧杯和玻璃棒未洗涤。(5)容量瓶没有干燥,里面有水。(6)定容时俯视。(7)量取浓溶液时俯视。(8)量取浓溶液时仰视,定容时俯视。(9)溶液未冷却即转移和定容。答案:(1)
B偏小cB偏小(2)
B偏小cB偏小此时应倒掉重配(3)V偏大cB偏小(4)
B偏小cB偏小(5)无影响(6)V偏小cB偏小(7)
B偏小cB偏小(8)
B偏大V偏小cB偏小(9)V偏小cB偏小课堂小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最主要的仪器是容量瓶,其配制步骤、所需仪器与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是不同的。过渡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几道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题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