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出示课件:读通诗句)三、读通诗句1、出示自学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结合资料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和蕴含的思想;(2)结合资料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和蕴含的思想;质疑问难;感情朗读,背诵。(3)质疑问难;(4)感情朗读,背诵。2、学生按要求自读自学3、指名读。4、指导读出诗的节奏感:二二三节奏,四三节奏四、品读诗句,走入诗的境界1、理解第一、二句诗:⑴点名学生读,让学生找出在第一二句诗中,提到了那些地名?学生回答:黄鹤楼和扬州。(教师板书:黄鹤楼、长江水、扬州。)⑵理解“西辞”师:为什么是“西辞”呢?(点名答)师:孟浩然向东而去,与地处西方的黄鹤楼渐行渐远,是向西辞行的意思。诗中还有这样的词语,注意到了吗?下:顺流而下(我国地势西高东低)⑶抓住“烟花三月烟花三月”展开现象烟花三月老师:谁能说说“烟花三月的扬州”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学生:繁花似锦,草木茂盛、漂亮、美丽……(课件展示:扬州美景)师旁白:烟花三月阳春三月,扬树开花,柳树开(课件展示:扬州美景)花,风一吹远远看去,白蒙蒙的,如烟雾。因而古代有一句话“柳絮如烟”。点明了送别的时间。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桑叶肥,青杏小,菜花香,微风送红雨,碧波扬白帆。这是古代诗人结伴同游的季节。教师:在这繁花似锦的三月里,李白有心情去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吗?学生:没有。教师:那我们带着何种心情、用什么语调来读这两句诗呢⑷学生试读。2、理解第三、四句诗:⑴教师:接下来我们看看三四句诗。(点名读)找出用得较好的词语。学生:孤帆、远影、唯见、长江、天际流⑵品“孤帆”教师:在那浩瀚的长江水面上,真的就是一个小船吗?学生:不是。教师:那为什么李白这样说呢?学生1:因为只有一只小船载着孟浩然溪流而下。学生2:因为只能看见一只小船。教师:在烟花三月的日子里,李白没有心情观看其它风景,他伫立江边,只能看见好友孟浩然的小船,这说明了什么?学生: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友情是非常深厚的,他舍不得离开孟浩然。教师:是呀!“过境千帆皆不见,心中只有孟浩然”。(3)思“尽”教师:那第三句中的“尽”指的尽什么,我认为它有一个没有“尽”,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
f学生:孟浩然的影子。教师:能具体的说一下吗?学生:是孟浩然载着小船的影子消失了,不见了。教师:那什么没有“尽”呢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