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融资要学会合理分配股权
直觉说起来,似乎总让人感觉虚无缥缈,无所适从,但是往往在一些时候又极为准确。投融天下(touro
gtia
xiacom)认为,这里所说的相信自己的直觉,并不是要创业者盲目的自信,而是不要在早期融资中经常犯一些有违直觉、危及自己所创办业务根基的重大错误。
过多出让股权
有很多的创始人一开始出让太多股权给第一批投资人(天使及家庭理财室),这些人往往对快速发展的初创企业或风投融资模式没什么经验。
而这些创业公司通常都没有正规的期权池,尽管许多对自己的关键员工均有正式或非正式的授予期权的承诺。此外,董事会往往被持有太多股权的投资人把持,因此,他们向创始人提出的意见建议,往好了说是有局限的,往坏了说就是自私的。
一个成立刚刚1年尚未发布产品的初创企业,天使投资人就已经拿到60股权,这种情况并不鲜见,3个创始人总共才拿到40,而且还没有期权池。
尽管从产品、市场和团队的角度来看,这种公司仍可能吸引我们,但是我们知道在组织投资方面自己将会面临巨大挑战,在维持健康的财务报表、让公司保持发展、吸引力,以及未来融资等方面会面临极大困难。
合理分配股权
尽管没有明确标准,但是通常而言,我们希望A轮在完全稀释的基础上能拿到20的股权。同时我们希望公司有一个相当大的期权池(1525)供未来分配给新员工,因为这个阶段公司仍在建设自己的核心团队,我们希望公司创始人和团队能拿到尽可能大的股权,这样在未来的融资轮次才能维持合适的所有权。
在创业初期提供资金的天使投资人以及家人朋友应该拥有一定的所有权,但60(甚至40)显然是不可能的。对于任何创始人来说,此类股权结构均应敲响各种各样的警钟。
假定A轮结束后投资者能拥有20的股权,再留出20的未分配期权池,创始人及团队再拿40,这样的话此轮过后早期投资者还有20。还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初创企业进行一轮大规模的A轮融资的话,可能会引入23家风险基金,则此轮分配的股权就可能会高达40。这种情况下,期权池和激励措施也不能压缩以维持创始人及团队适当水平的所有权,而留给早期投资者的股权就会更低了。
f如果天使投资人有权参与未来融资轮次并试图借此防止其股权被稀释的话,问题会变得更加棘手。这些情况下,股权问题基本上就是无解了,再去找风投融资时创始人就会陷入无休止的会议协商当中,以便与天使投资人协商出一个妥协方案,重写其资本表。
尽管让天使投资人卖出全部或部分股份给新投资者可能有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