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他却独秉清欢为笔,在陋室之中不紧不慢,终以一本开文学史上古今未有之变局的《红楼梦》,攀爬上人生的高峰。十年增删,闲室雅坐,岂不是对这一“抢”字的最好讽刺?纵观今日之世,国人似已视“抢”为乐,交警哨声在耳,便向那红光闪处抢去;日本地震余震来了,抢盐的大军早已席天卷地而去……我却想问你们一句,纵使抢完这一生,你们又能得到什么?抢名抢利,却又为何不去抢点清欢自适,以一种无忧的心态来赏人生之曲?浮躁侵掠心脾之余,你们又将朱光潜老先生那一句“慢慢走,欣赏啊”置于何地?清欢是一种唤回本善的人生智慧,看看那些洗去浮躁的人们吧,他们抢着去灾区救死扶伤,他们抢着将一笔笔积蓄寄给山区里那些个渴望知识的孩子,他们抢着用爱心唤醒世界上被浮躁蒙弊还在抢着生活的人们……同为一“抢”,相差何极!“人间有味是清欢”,苏子之言萦绕于耳,流着龙之血液的华夏儿女们,你们是要用“抢”的浮躁节奏终此一生,还是用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清欢与智慧浇胸中块垒?人世短,人间长,我们不能选择人生的长度,却能决定生命的高度,少一点浮躁,多一抹清欢,活出生命的高贵与高度!【刘超老师点评】本文的事例选用可谓信手拈来,先是成吉思汗到和、范进等反面的例子,再是曹雪芹正面的例子,继而是当下人们生活的现状,正反对比,环环相扣,起承转合,不着痕迹。从论述上说,本文是以“多一抹清欢”的角度来回应“抢或不抢”的问题的,没有直接回答,却含蓄而明确,把表面上的问题,上升到生活真谛的高度。语言是本文的另一大特色,无论是题目的拟定,还是名言引用的处理,再到具体的论述分析,娓娓道来,温文尔雅,
f虽锋芒不露,却似乎不容置疑。总体说来,本文内容丰富,结构严整,主旨突出,语言优美,实在是不可多得的考场作文佳作。优文2:给孔融先生的一封信尊敬的孔融先生:您好。我是生活在您几千年后的一名高三学生,自从知道您让梨的故事后,我心中就多有感慨,借此机会向您一一倾诉。(书信的形式,便于表达。开头直入主题,简洁明了。)小学时,老师一谈到您“让梨”的故事就眉飞色舞,啧啧赞叹,不停地教育我们要像您那样懂得礼让,我们也发出由衷的感叹,发誓要做谦让的好人。于是,公交车上给老奶奶让座等好人好事蔚然成风。可现在,我们却茫然了。公车里人挤人,哪还有让座这等好事?在饭堂吃饭时大家永往直前、永不落后的劲儿那叫一个高涨,每次我乖乖地站在队伍里总落得个“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