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上阙)(谁能懂得他这个游子,实际上是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呢这是他登临建康城赏心亭时所作。此亭遥对古秦淮河,是历代文人墨客赏心雅兴之所,但辛弃疾在这里发出的却是一声声悲怆的呼喊。他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过当年的拍刀催马,驰骋沙场,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处使呢?我曾专门到南京寻找过这个辛公拍栏杆处,但人去楼毁,早已了无痕迹,惟有江水悠悠,似词人的长叹,东流不息。24.下列各项对选文第二段内容的理解,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为了使辛弃疾这一形象更加鲜明突出,作者使用了对比或衬托的手法。B.用《破阵子》与岳飞的《满江红》相媲美,说明辛词是有金戈之声的力作。C.用屈原和共工从反面映衬辛弃疾的英雄无奈之情,忧国孤客的悲愤之情。D.杜甫、卢纶等人的作品,只是旁观式的想像和描述,而辛弃疾是对自己参战经历的记述。25.根据选文,不属于辛词特点的一项是A.辛词给人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
9
fB.辛词于淡淡的艺术美感中,含有深沉的政治与生活哲理。C.辛词表现了渴望杀敌的呼喊、报国无门的叹息和无可奈何的自嘲。D.辛词是血与泪的汇集,是爱国臣子的哭诉表白。26.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八百里分麾下炙”中“八百里”用的是比喻的修辞。B.“拍栏杆”是一个极具包蕴性的动作。一方面表现他渴望率兵过江、收复失地的决心;一方面表现他报国无门、不被重用的愤慨。C.“无人会、登临意”指北宋朝廷中无人懂得这个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D.“五十弦翻塞外声”中的“翻”解释为演奏,“塞外声”表现了战士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7.下列关于课文写作特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以“把栏杆拍遍”为文眼,巧妙而又形象地概括了词人的一生。B.在结构上既有一气呵成、酣畅淋漓之势,又有移步换形、层层递进之效。C.作者引用辛弃疾各时期的词作近十首,对这些作品进行了详细的诠释和赏析,并把它们融入自己的叙述议论之中,成为文章有机的组成部分。D.语言富于形象性和节奏感,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三、文言文单项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28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读音错误的一项是A技经肯綮之未尝。(qǐ
g)B谗谄之蔽明也。(chǎ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ǎ
).29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