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创造潜能。(三)提出数学问题的意义学问学问,贵在会问。李政道说过:学习,就是学习问问题,学习怎样问问题。数学发展的历史说明,数学问题是数学生命的源泉,是数学前进的杠杆。数学发展的历史过程就是形形色色的数学问题被发现、被提出、被解决的过程。例如“平行公理能否证明?”的问题将数学研究引入了非欧几何的新天地;“高次方程有没有求根公式?”的问题导致了群论的诞生。希尔伯特指出:“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大量的问题,它就充满着生命力;而问题缺乏则预示着独立发展的衰亡或终止。……每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问题。”从这种意义上说,每个人的学习都应有他自己的问题,问题是学习的动力与向导。问题是人的注意力具有明显的指向性与选择性,对持续进行有目标的思维探索活动具有明显的激励功能。现代教育的学生观要求学生能独立思考,有提出问题的能力。美国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悍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故
2
f“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数学问题对每个学习数学的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二、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现状及分析在当今的课堂中,学生已习惯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却很少能提出问题。即使教师留出时间让学生提问题,结果往往是“没有问题”其实“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待到学生作业或考试时,教师才发现很多学生错误百出,有些概念学生并未真正理解,至于某些知识的由来和所以然,则更是一知半解。学生为什么会有疑不问?学生为什么不会提问呢?调查发现主要存在下列四方面的原因:(一)应试教育观教师明知道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自主探索,但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还是不得不抓紧时间,多多提问,多多讲解,仿佛这样抓紧了课堂的分分秒秒,心中才感觉塌实。至于学生提问的能力,在现行的考试制度下,我们还难以考查,因此,教师也就自然的放弃了培养,而把目光停留在让学生解决教师所提供的现成问题上,致使学生没有提问题的习惯,也不知道如何提出问题。(二)教师主演观学生提出问题的水平必定参差不齐,其涉及面必定广泛,面对这难以预料的复杂情况,教师教学必然不能按照给定方案“顺利”进行,担心无法驾驭课堂。还有教师不重视学生提出问题,不知道怎么做,怕学生给教师出难题,怕浪费时间等等。(三)教材决定观教科书上一般也把数学问题提出的背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