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19952002年相比,20032011年间巯嘌呤类药物和牛物制剂的使用率逐年升高,而氨基水杨酸的使用率逐年下降,同时克罗恩病患者的住院率和于术率也明显下降。在我国高翔等进行的前瞻性临床研究中,60例活动性克罗恩病患者接受硫唑嘌呤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糖皮质激素撤离后以硫唑嘌呤维持治疗。随访48周后发现,硫唑嘌呤2mg(kgd)维持治疗组的缓解率为617,32的患者达到了黏膜愈合,表明巯嘌呤类药物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疗效较好。由于巯嘌呤类药物能在使用英夫利西单抗(i
fliximab)治疗过程中通过免疫调节机制减少抗肿瘤坏死因子抗体形成、增强抗肿瘤坏死因子治疗效应,因此临床应用逐渐增加。间歇单用英夫利西单抗的免疫原性是38,间歇联用英夫利西单抗和硫唑嘌呤的免疫原性是16;规律单用英夫利西单抗的免疫原性是ll,规律联用英夫利西单抗和硫唑嘌呤的免疫原性是7。联合用药可降低英夫利西单抗的免疫原性,延缓患者对牛物制剂的失应答时间。一项大型双盲、对照临床研究显示,活动性克罗恩病患者经英夫利西单抗联合硫唑嘌呤治疗26周,结果有57的患者达到临床缓解,44的患者达到黏膜愈合,而单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组的此两指标值分别为44和30,单用硫唑嘌呤治疗组的此两指标值分别为30和16。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经英夫利西单抗联合硫唑嘌呤治疗16周后的临床缓解率为40,而单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组的临床缓解率为22,单用硫唑嘌呤治疗组的临床缓解率为24,黏膜愈合率则3治疗组依次分别为63、55和37。至于何时停药,目前尚无定论。一项临床研究发现,127例接受硫唑嘌呤维持缓解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停用硫唑嘌呤后,他们在1、2和5年内的复发率分别为333,50和666。多因素分析显示,复发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广泛程度和使用硫唑嘌呤治疗的时间长度有关。另一项临床研究显示,66例接受硫唑嘌呤长期维持缓解治疗的克罗恩病患者在停用硫唑嘌呤后的第1、3和5年内,累积复发率分别为14、53和63。23例复发患者恢复了使用硫唑嘌呤治疗,但仅有1例患者达到临床缓解。因此,即使维持缓解治疗多年后的患者仍有复发风险,是否停药应根据个体的具体风险评估决定。硫唑嘌呤的副作用可分为特质和剂量相关两类。特质相关副作用是指由硫唑嘌呤本身引起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乏力、头痛、疲劳、关节痛、肌痛、皮疹和胰腺炎等。有关临床研究显示,在对硫唑嘌呤治疗不能耐受的患者中,仍有50左右的患者可耐受巯嘌呤治疗。剂量相关副作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