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路上彷徨,回想不问价钱跨上黄包车那一回,又回想做几小时傀儡那一回,似觉身在梦中。(有删改)
12.作者前两次到陋巷访问马先生时,为什么深感羞愧?请简要说明。(4分)
13.文中多次写到马先生的外貌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4.请理解文中画线句蕴含的深意。(6分)
15.作者在与马先生的交往中获得了什么样的人生启示?请结合文意加以探究。(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中华文化的和谐与包容梁文道
①我们今天讲儒家,讲中华文化,有时觉得好像不够包容,但以我的理解,儒家本来不一定是这个样子的。也许很多人会把今天中国文化的很多问题都归结于传统,在我们把孔子叫“孔老二”的年代,一切的错都是孔子的错。但是近几年不一样了,我们看到孔子越来越受重视了。于丹写《〈论语〉心得》,出版商最后告诉她,盗版的光碟都卖了两千万套。②《论语》那么火,孔子那么火,我们是不是也需要冷静一点来看?我们不能把一切好东西都说成是传统造成的,也不能把一切坏东西都说成是儒家造成的。③儒家讲究包容。儒家的积极面是鼓励大家去学不同的东西,要尽量认识很多种不同的知识,这个是很多观点对立的学者都共同认为的。比如,陆象山和朱熹他们两个对立,但是这两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鼓励弟子要尽量看一些跟自己教的不一样的东西。尊重不同,尊重差异,要从不同之中学到东西,反省自己,才能够改错。④真正讲“同”的是墨家,墨子讲“尚同”,儒家反对墨家的一点就是尚同。儒家认为,人怎么是相同的?人肯定是不同的。《论语为政篇》里面有一句很有名的话,“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意即研究学问,就是要好好研究异端,研究异端就可以止住危害,才能达到孔子“四小”的境界: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一个人老困在自己很狭隘的见解里的时候,是一定会犯错的,一定什么都看不到。所以一定要通过好好研究不同的意见和想法,才能够打开自己,进入大道。⑤我们今天讲和谐,讲中华文明中的和谐、儒家文化中的和谐,那么什么叫和谐?就是和而不同,因为首先有不同然后才会有“和”。但是我们常常忘记了这一点,我们常常把“和”就直接等同于“同”。
5
f⑥我小时候看杜维明写的一篇文章,说到儒家面对的“明枪暗箭”。明枪指的是陈独秀、鲁迅,这是很激烈反对儒家的人。这种人来的时候,你无论跟他辩论什么都行。但是暗箭难防。台湾有个叫大成小学的,每年三个多月不上课,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