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熟的时期。人的社会化在青年期也基本完成。青年期结束时,大多数青年对世界、事业、人生和自己都可能有较清晰和深入的思考,形成相对系统和稳定的见解,并对自己的未来做出自由重要的选择。“未来”是青年期最重要的概念。随着心理能力的成熟,他们形成了对外部世界和自己内部世界的较清晰和较深入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在两种世界间建起了具有个人发展意义的桥梁。23、简述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P60)答: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它明确了教育对象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预定的发展结果,指导着整个教育活动的开展,支配着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无论是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建立,还是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方法的选择及效果的评价等,都受到教育目的的制约。24、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答:(1)国家的教育目的;(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3)教师的教学目标。25、简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P61)答: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所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26、简述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P62)答: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27、简述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精神。(P67)答:教育目的: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
2
f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基本精神:(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28、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P67)答:(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二)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1)德育;(2)智育;(3)体育;(4)美育;(5)劳动技术教育;(三)素质教育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四)素质嘉奖业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