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反思与调整,使教学内容及方法更适合学生,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教学过程的反思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古人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尽管课前对教案作了精心的设计,仍会存在有些课前没有考虑到的因素,课堂教学中仍会有突发事件产生。这时如果教师觉得学生未按自己设计的思路走,便强行打断,急于推出自己的思路,会造成学生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又因心中的疑问没有解决,必定影响下面的听课,久而久之学生参与的热情会降低,学生会出现上课能听懂,作业不会做的现象发生,没有主见,更谈不上创新,失去个性,只会被动接受。如:对反比例函数y1x,当x1<x2时,其对应函数的值y1和y2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在讲解这道题目时,直接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当k0时,在每个象限内,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进行讲解。结果发现当讲完这道题目时,很多同学很迷茫,我赶紧调整思路,采用特殊值代入法,同学顿时茅塞顿开。同时也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有了真正的理解。因材施教,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因此,我在教学时,经常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6,其中一条边是6,求另两条边的长。我将此题进行一题多变。变式1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长为4,周长为16,求底边长。变式2已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4;另一边长为6,求周长。变式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另一边长为6,求周长。变式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求底边长y的取值范围。变式5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底边长为y,周长是16,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
f培养学生的发现探索精神,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不正确思路,教师不应回避,而应大胆鼓励学生继续下去,引导学生进行探索,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学会思考与修正。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不断反思,使自己设计的教案更适合学生的现状,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学生能够结合实际高效率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三.教学后反思1、对教学行为的反思。从“得”的方面,重点反思这堂课的特色是什么。例如: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学习方式是否真正得到转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