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还是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这个大背景的影响。在看到不利因素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促进农民工就业的有利条件。
f(一)不利因素1、收入因素。中国外贸出口增长大幅度滑落主要来自收入需求效应。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国家的进口需求迅速下降,中国出口企业的订单减少、推迟或取消。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08年11月份,我国出口额较上年同期下降22,出现自2001年6月份以来首次同比负增长,进口额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179。由于进口中有较大比例用于来料加工,进出口下降自然带来企业开工不足、减产或停产,形成有别于往年的反常局面。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将降至05,比上年下降将近3个百分点。美国、欧盟和日本将出现严重的经济衰退,这种衰退将进一步降低发达国家的进口需求,加重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2、价格因素。人民币升值会产生出口产品的价格效应,这种价格效应不容忽视。从2005年7月到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人民币升值212。在最初的两年时间里,人民币升值步伐比较缓慢,109。为但从2007年9月以来,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一年时间上升103%。随着人民币加速升值,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受到很大冲击。以服装衣着类纺织品为例,从2005年7月到2008年1月,出口同比增长速度基本保持在220以上,但此后一路下降,2008年第四季度的同比增长率平均只有2左右。尽管金融危机爆发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相对稳定,但对欧元、英镑和日元等汇率出现大幅升值。这种升值相当于产品的价格效应,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上升会导致进口需求下降,削弱中国出口的国际竞争力。3、投资因素。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下降诱发的投资减少,减弱了投资拉动就业效应。中国是全球吸收FDI投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一些跨国企业或投资者由于受到资本市场筹资和融资的约束,无法筹措资金对新兴市场进行投资。而且,中国制造业成本上升和利润率较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也减少了对投资盈利预期,从而减弱对中国的投资意愿。在外部订单减少和人民币升值效应影响下,不少出口导向的外商企业或国内企业面临亏损和倒闭的威胁,在资金链出现断裂的情况下,不得不削减生产或关门倒闭,从而造成就业问题。据商务部统计,2008年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7514家同比下降274;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2395亿美元,同比增长2358。但2008年11月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下降365。外商投资拉动就业的效应明显减弱。4、间接因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