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中国剪纸艺术欣赏与创作》
教案
第一章中国剪纸艺术的历史与发展研究现状
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剪纸的历史2、了解中国剪纸艺术的发展研究现状3、了解中国美术馆部分馆藏剪纸作品及作者简历。4、激发大学生对剪纸艺术的热爱,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二、教学要求对中国剪纸的历史有初步认识,了解中国剪纸的艺术成就。三、教学的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中国剪纸的历史演变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设备多媒体光盘、剪纸作品等六、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国剪纸艺术的历史纵观人类历史上的艺术创造,材料和工具的创造发明总是推动着新艺术种类的出现,中国剪纸艺术的出现也不例外。在剪纸艺术出现以前,利用各种材质和工具进行镂空、剪刻的艺术形式屡见不鲜,从原始先民利用石头创造的刻痕岩画,到战国时期利用铜、银、皮革等材料创造的皮革镂花、银箔镂空刻花以镂空技术为艺术造型手段,就已经奠定了剪纸艺术的技术与形式规范。中国汉代冶铁术和造纸术的成熟,为剪纸艺术的诞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民众生活的精神需求滋生了民俗艺术发展的空间。我们可从散记在各种历史文献中的资料领略到剪纸艺术在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存在状况和发展历程。《史记晋世家》载:“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很多研究者认为这标志着中国剪纸艺术的发端。这个故事还说明了在纸发明以桐叶等天然易得的薄质材料,被用来制作示意性的造型,供人“戏”用:流传的民谚“汉妃抱娃窗前耍,巧剪桐叶照窗纱”也说明了在纸出现之前,就有了以剪为“戏”的艺术表达手段。晋‘干宝《搜神记》载有剪纸为人的故事:汉武帝(刘彻)时,幸李夫人,夫人卒后,帝思念不已,方士齐人李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施帷帐,明灯烛,而令帝居他帐,遥望之,见美女居帐中,如李夫人帷坐而步,又不得就视,帝愈益悲感。”说明剪纸用于巫术招魂的习俗至少可追溯汉代。从描述的情况看,当时方士所剪李夫人像应为剪影式的人物形象,且姿态相貌具备了李夫人的体貌特黄石理工学院师范学院
1
f《中国剪纸艺术欣赏与创作》
教案
征,剪纸艺术形象达到了形神兼备的水平,才可能借助灯影烛光和远距离的视觉幻象.让汉武帝感到影像的栩栩如生,引发身临其境的效果。南朝《荆楚岁时记》中载:“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于头鬓;亦造华胜以相遗。”这里记载的人日节最初为楚地风俗。“人日”二字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