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异义。14.D。D项和例句均为状语后置,A项为宾语前置,B项为定语后置,C项为被动句。15.D。A项“喑熟”应为“谙熟”;B项“落漠”应为“落寞”;C项“稗益”应为“裨益”。16.A。A项“春风化雨”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B项,重复“不
虞之誉”意料之外的荣誉,多用作谦词;C项“呼之欲出”指人物等画得逼真,似乎叫他一声就能从画里走出,泛指文学作品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此处使用,不符合语境;D项“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与语境不合。
17.D。A项否定失当,“避免”和后文的“不”构成双重否定,和原意不符;B项“北京
和河北的部分地区”有歧义;C项“推动”和“精神”搭配不当。)
18.A。(“宽严皆误”,先宽后严,故④在前,②在后;①“其”应代指④②的内容,故④
②①连在一起;“既是”与“也是”搭配,故⑤③连在一起。故选A。)
19.(1)“笑纳”改为“收下”。(1分)
(2)“乔迁新居”改为“搬新家”。(1分)(3)“府上”改为“家中”。(1分)(4)“光顾”改为“游览”。(1分)
20、作文:参照高考评卷标准附译文:兰陵武王高长恭,是文襄皇帝高澄的第四个儿子。多次升迁做了并州刺史。突厥入侵晋阳。高长恭率军尽全力反击。齐军在邙山之役中失败时,高长恭担任中军,率领五百骑兵第二次杀入周军,冲到金墉城下,被周军包围,形势十分危急,而城上的齐军不认识高长恭。高长恭脱去头盎,露出脸来,(城上的齐
f军认出是他),才派出弓弩手下城救援,大败周军。齐军将士一起歌颂此事,成为一曲,即《兰陵王入阵曲》。以后他历任司州牧、青州、瀛州二州刺史。收受了不少财物。后来做太尉,和段韶率军攻柏谷,又攻定阳。段韶生病,高长恭总领其军。前后以战功分别封为钜鹿、长乐、乐平、高阳等郡公。齐军在邙山大捷时,齐后主高纬对高长恭说:“你杀入敌阵内太深了,一旦失利,后悔都来不及。”高长恭说:“一想到这是和自己有切身关系的家事。我就不自觉地冲进去了。”后主嫌高长恭说的“家事”一词,从此对他猜忌起来。等到高长恭在定阳,其部下相愿对高长恭说:“大王既然受朝廷重任,为什么如此贪婪”高长恭未加回答。相愿说:“莫不是因为邙山大捷,恐怕因威武被忌恨,便自我玷污吗”高长恭说:“是。”相愿说:“朝廷如嫉恨大王,在这个犯法的事上就应当实行惩罚,您本为求福,反而招来祸患。”高长恭流下眼泪,上前跪下,向相愿请教安身之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