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青岛农业大学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论文题目: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实践时间
追寻红色足迹、肩负青春使命建工学院装饰09级01班20095927苏晔2011年7月12日

2011年7月12日
1
f追寻红色足迹、追寻红色足迹、肩负青春使命
为提高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素质,突出大学生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服务革命老区红色旅游经济发展的特点,近日来,青岛农业大学建工学院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弘扬爱国精神。当知道要参加三下乡的活动时,我是激动兴奋的;因为这是可以体现个人价值的活动。到达炎陵后。环境清幽,云雾环绕。着实被这炎陵的景色给吸引住了,更是让我对此次三下乡活动多了几分好感。下午我们来到了炎陵县红军标语博物馆,作为中宣部批准建设的全国惟一的红军标语专业博物馆,它见证了炎陵人民感人肺腑的红色情怀。在导游的讲述下,我们一行10人走进炎陵县,探寻红军标语背后的故事。炎陵红军标语博物馆共有8个展厅,保存的339条红军标语字迹清晰、内容完整,在全国极为罕见,是我党领导中国革命进程中的第一批标语。这些标语直观、形象、具体地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和苏维埃政权生存、奋斗、发展的光辉历程,是研究我党我军早期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珍贵资料和不可多得的实物教材。红军标语作为一种特殊的文物,在炎陵得以大量保存,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而这背后,有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史料记载,1928年10月,朱德率领红四军十师二十八团来到炎陵县十都,组织军民一举摧毁了国民党县团防局并开仓放粮。可没想到,贫苦的百姓竟没有一个人前来领取粮食。后来得知,是老百姓心里有疑虑。于是,朱德率领部队在十都墟上广写标语,并亲自指挥士兵在粮仓大门上方墙上写了一幅大标语:“铲除抢劫秋收、不顾民众冻饿的匪党”。随后又在大门外的廊墙上写满了“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等标语。通过广泛发动和标语宣传,当地百姓才壮着胆子分了粮食。从此,炎陵大地上,人民与红军官兵共同战斗,共同生活,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红军撤走后,炎陵人民冒着生命危险,用石灰或泥巴把标语暂时掩盖起来
2
f的“土”办法保护红军标语。在人称“小九寨”的策源乡梨树洲村,当年为了保护红军标语,全村的百姓都成了烈士。据介绍,当年,大院农场石世林家正门墙中和墙脚都留有“发动群众,保护苏区”和“白军士兵是我工农,拖枪投诚者,决不杀戮”等标语。敌人发现后就放火烧石世林的房子,还把他关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