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11:燃料乙醇定点生产企业及产能29表格12:我国主要燃料乙醇产能及未来投放情况资34表格13:美国燃料乙醇产业相关法律法规和发展规划38
f2017年燃料乙醇行业分析报告
报告正文
前言燃料乙醇是以一定比例的乙醇与汽油混配,用作车用燃料,受20世纪70年代中期“石油危机”等因素影响,燃料乙醇工业在许多国家得以大力发展,特别是在巴西、欧美等国发展迅速。中国车用乙醇汽油的使用最初的考虑是转化过多的“陈化粮”,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但随着油价不断走高,燃料乙醇作为“替代能源”的战略意义愈发显现,扩大燃料乙醇生产和试点使用成为趋势。从2001年开始,我国开始燃料乙醇的试点及推广工作,随着政府推进力度的加大,燃料乙醇的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到2015年推广使用燃料乙醇的省份已扩大到了11个省,而我国也成为世界上继巴西、美国之后第三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国。目前我国燃料乙醇生产已经形成规模,从工艺上也走出生物发酵制乙醇和煤制乙醇两条路线,其中生物发酵法主要以玉米、小麦、薯类等为原料,经发酵、蒸馏、脱水等工艺生产无水乙醇并与汽油混配而成;煤制乙醇则是中国煤化工行业新兴发展方向之一,包括工业尾气合成气微生物发酵法制乙醇、醋酸直接加氢、醋酸酯化加氢、以及合成气催化合成制乙醇等细分工艺。
图表1:生物发酵制乙醇路线
f2017年燃料乙醇行业分析报告
图表2:煤制乙醇路线
1、燃料乙醇不同工艺路线成本测算11、生物发酵制乙醇
陈粮过剩和政府补贴成为生物乙醇发展的大背景。我国最早规划燃料乙醇产业时主要参考该产业发展较为先进的巴西及美国,即采取了政府扶持发展生物发酵制乙醇的路线。当时我国粮食过剩严重,陈粮化问题亟待解决,玉米等粮食制乙醇项目首先上马,此规划一举两得:即解决了陈粮严重的问题,又能够发展清洁新能源。同时,由于当时技术偏弱,生物发酵制乙醇成本过高,我国主要采取了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对生物乙醇行业进行扶持。
表格1:燃料乙醇优惠政策
图表3:粮食制燃料乙醇早期补助标准(单位:元吨)
f2017年燃料乙醇行业分析报告
我国生物发酵法制乙醇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对应三代燃料乙醇产品,即G1,G15和G2。G1代产品以玉米,小麦等陈粮为原料,通过生物酶的发酵,由淀粉转化为乙醇,再加以提纯分离,最终得到可以与汽油掺混的无水燃料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