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词之
词类活用名词活用
编稿:李静
考点透视考点明确
《考试大纲》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包含“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C级。命题趋势
考查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是考查考生在特定语境中确定多义词词义的能力。比较常见的考查方式是从文本中选择四个重要语句,对此中的重要词语进行解释,设为四个选项,要求考生选择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这项要求,要重视其中“常见实词”的提示,此为考查范围;“在文中”则暗示了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条件所在,此为强调理解要结合具体语境。
知识讲解像现代汉语一样,文言实词往往也具有多义的特性,因此,要扫除阅读障碍,就要根据
语境确定特定实词的唯一意义。备考中,要多注意教材中出现频率较高,尤其是那些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区别或者在所提供的文本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特殊用法的那部分实词。词的活用是在古汉语中某些实词的灵活用法即某类词名、动、形、数临时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注意要在一定的语境中。这在文言文中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其起因在于古时词汇没有后代丰富,句法不像后代那样严格,于是分工就不像现代汉语那样多,那样明确。本讲归类整理名词在具体的语境中的活用情况。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里,名词作状语只限于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普通名词作状语则比较少。而在古代汉语里,名词包括普通名词、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作状语却是常见的现象。普通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有的很富有修辞色彩,了解这种语法现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句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例,(1)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游褒禅山记》
侧,名词作状语,从旁边(2)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琵琶行并序》)
舟中,名词作状语,在船里(3)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廷,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4)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2、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例,
f(5)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畚
(6)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法,名词作状语,依照法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