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的必然结果。父母均注意孩子何时会坐、会爬和会走,并着意加以训练,这是很必要的。然而,婴儿自1岁半以后,终日不停地爬上爬下,东游西逛,而且不断地触摸、翻弄所碰到的各种物体。
在我们生活空间不宽敞的条件下,孩子的活动给成人带来不少的麻烦和困扰。
然而,孩子的天性是好动的,尤其是处于感觉运动期的孩子。蹦蹦跳跳是他们的快乐之源,他们以身体感觉的方式来发现和体会外部世界,满足倾向的来源。
然而父母为了避免孩子“破坏”正常的生活常规,或为了避免他们在活动中出现诸如跌倒、受伤之类的事件,而限制他们的活动,比如宁愿把孩子抱在怀里,或者把他们关在小床里,而不愿让他们爬或跑来跑去。须知,活动对婴儿的身体和智能的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活动增长婴儿的体能,促进骨骼、肌肉及各身体器官的发育活动又是智能发展的中介因素,通过活动不但增进运动动作的灵巧性,发展运动技能,而且促进知觉的发展,注意的选择性与集中的发展,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并且,活动还培养活泼的心态,带来欢乐。反之,活动被限制的孩子,终日坐在小床里,把弄着早已厌烦了的玩具,他们不但十分地不快乐,而且智能活动也处在相对停顿之中,最后出现发展的迟滞。
正确的教养方式:挫折与困难教养
23
f婴儿生活环境的动态因素与婴儿的适应之间会有不一致之处,他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从而产生痛苦、悲伤、恐惧或愤怒等负性体验。如果成人误以为必须使自己的孩子不遇挫折和痛苦,那就必须走进过度保护的境地,对孩子的成长并不是有益的。因此,成人的任务是保证孩子身心安全的前提下,让他们经历一定地困难和体验一定的痛苦,让他们经历一些磨练,给他们的人格增加一些坚毅的成分。这是他们社会化成长所必需的。
我们曾经强调让孩子生活在有环境中,让他们建立有序的生活习惯,这有助
于他们适应环境我们也强调让孩子生活在温暖和慈爱的抚育中,让他们建立依恋的安全感,这也有助于他们适应多变的环境。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强调对他们的行为有所要求,以促进其社会性成长。例如,包含大小便训练、睡眠等生活事件的要求,是有序生活习惯的培养,又含有一定的强制性要求在玩耍中坚持完成活动,例如训练他们把木珠穿在线绳上,把拼板放进合适的模子中,是培养他们顽强的和坚韧的品质。对于会走的孩子,坚持对他们摔倒了自己爬起来,整理好自己的玩具才能出去玩,接受医生治疗而不反抗、哭闹等生活事件的要求。让他们经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