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细节进行适当的调整设计高质量的教学。
教学方法是教师对整个一课教学设计意图的体现。教学方法设计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一定要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与思想水平,符合学校现有的实际条件。这样设计出的教学方法才切合实际,才具有可操作性。那种照抄书本或只摘录知识要点、照搬他人现成教案的做法是极不可取的。案例一:在我讲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过程中,如果按照课本的讲课顺序的话,先讲第1章孟德尔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但在讲课的过程中将会导致很多同学对“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与“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这两个概念难以理解因为这些知识是第2章第一节《减学分裂》中的内容缘故。而《减学分裂》这一节却被放到编者放到了第2章才讲到,这样知识的衔接就颠倒了。因此我先讲授第2章的《减学分裂》这一课时,接着再上第1章孟德尔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这样同学们就很容易理解了。同时,在书写配子的基因型时,容易出现错误。所以在讲这部分知识之前,先进行了“铺路”,复习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又通过挂图,讲清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等概念,再引导学生把知识进行加工整理,让学生抓住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就是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再给同学们举实例,反复进行练习,不断加深理解,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记得就比较扎实。案例二:在讲述《细胞的增殖》时,教材中有一个难点,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