Ⅶ、气道管理操作程序及质量管理标准一、人工气道吸痰操作程序素质要求:仪表、态度
规范洗手、戴口罩是否需要戴帽子,(自我保护)
用物准备及质量检查:听诊器、氧气、流量表、呼吸皮囊、氧气连接管、无菌手套、一次性治疗碗、生理盐水、痰液稀释液、呋喃西林液、一次性吸痰管(外径不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12,比气管导管长4-5cm)、负压吸引装置、垃圾袋评估是否需要吸痰痰多的征象:直接观察到气管导管内有分泌物、肺部听诊可闻及痰鸣音、气道高压报警、低潮气量报警、氧饱和度下降、呼吸频率过快。解释:向病人(清醒)或家属(昏迷病人)解释取得合作
保护隐私:拉床帘
叩肺(病情许可)
安置病人合适体位
吸痰前准备:1)按呼吸机纯氧键吸入1-2分钟或用呼吸皮囊加压给纯氧呼吸10-15次(或根据病人病情延长时间)。2)开动吸引器,调试压力,。3)生理盐水倒入一次性治疗碗内。4)打开吸痰管外包装,暴露末端,戴上手套,一手保持无菌,取出吸痰管。将吸痰管的连接头与负压吸引管相连,将压力调节至100120mmHg(133KPa),过200mmHg(267KPa)。试吸。吸痰时另一只手是否需要戴手套,(自我保护)最大不超
f吸痰操作:1)将吸痰管轻柔地插入气管导管内(不要在负压的状态下)2)确定吸痰管插入的深度的方法(符合一项即可):吸痰管深度接近气管导管的长度;病人出现咳嗽反射;气管导管通畅的情况下,吸引管已经无法再深入;有肺叶切除的病人可参考外科医生的建议。
3)作间歇性吸引,用食指和拇指旋转吸痰管,边吸边提,在痰多处停留以提高吸痰效率,切忌将吸痰管上下提插,吸引时间不宜超过15秒。病人出现氧饱和度下降或呼吸困难立即停止吸引。
4)若痰没吸完,按呼吸机纯氧键吸入1-2分钟或用呼吸皮囊加压给纯氧呼吸10-15次(或根据病人病情延长时间)后,再行吸引。每次吸痰最多不超过4次5)吸痰管取出后,抽吸生理盐水,冲洗管内痰液,以免阻塞。
6)如分泌物粘稠,可在病人吸气相沿导管壁注入35ml痰液稀释液或生理盐水,然后呼吸球囊加压呼吸34次,使注入的液体到达小支气管并刺激咳嗽。注意:严格无菌操作,严禁在口腔或鼻腔内吸引后又行气管内吸引。吸痰过程中密切监测心率、血压、呼吸及氧饱和度等,避免病人缺氧。吸痰结束后处置:立即按呼吸机纯氧键吸入1-2分钟或用呼吸求球囊加压给纯氧呼吸10-15次(或根据病人病情延长时间),再将病人气管导管与给氧装置连接。关闭吸引器,分离吸痰管,将吸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