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论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1供需差别大:岗位增36学生增130。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从2004年2010至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280万增加到631万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程度可想而知2选材要求高:应届生就业不吃香。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一企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每年招收的1000名员工中,只有40名是大学应届毕业生;一印刷有限公司的代表说,“尽管我们公司的栋梁和骨干全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我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如果大学生不提前进入社会我们将会成为那96之一3专业相同的人多:热门专业人才过剩。近年来,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门专业,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作为热门专业的同学更应该提前就业减缓以后的压力4薪酬逐年降低:市场只给2000元月这次关于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薪酬期望值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64的本科毕业生希望自己的月薪在3000有元以上,但据北京和上海有关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月薪的市场值平均为16002500元月,毕业生的期望值显然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也导致部分大学生“有业不就”。想成为高新者必须提前积累经验5骗子,假招聘铺天盖地:有效招聘信息数量减少,许多骗子利用大学生求职心切和缺乏社会经验的弱点进行坑蒙拐骗。一些企业利用当前大学生供过于求的形势,推出假招聘,先给出诱人的待遇条件,然后以培训等名义收取费用,再以试用不合格等理由辞退学生。大学生就业的招聘信息表面看渠道多,但有效的、实用的信息并不多,大学生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少,导致就业难。缺乏社会就业经验的同学很容易受骗因此提前迈入社会就业行列刻不容缓6缺乏工作经验:教授多“教练”少调查显示,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缺乏工作经验”,占63。我国的教育体制多年来按照一种模式培养人才,专业设置脱离社会需求,不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大学生有的是专业知识,缺的是良好心理素质、礼仪和法律观念,大学里有的是教授,缺的是“教练”。这里有个例子一位北语的学生,大二时就通过实习获得了两家用人单
位的认可,他也称就是自己入学时就期望能做翻译,两年多一直在这方面下功夫,效果很明显,大三时就有单位对他有接收的意向了。因此,
大学生提前就业提前进入
就业行列
是充实就业经验减缓就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