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石料开采及运输规划
21概述
上咱日沟灰岩石料场位于坝址上游左岸的金沙江支流上咱日沟上游侧山坡,距坝址直线距离约3km。料场大致呈近EW向展布,冲沟深切、狭窄,两岸地形较陡且支沟发育,上咱日沟内枯期有少量水流,料场分布地段沟底高程约1700m。料场地段为一山脊地形(见图811),料场主要位于山脊至上咱日沟之间的山坡上(部分在沟的下游侧山包),该山坡呈一下陡上缓且为局部山脊或冲沟相间分布的斜坡地形,料场分布高程1800m2370m,面积约041km2。料场范围地形零乱、高差大,最大高差约570m,总体地形较陡,靠沟地带地形坡度约55°,其余地段一般为37°43°,并多处为75°85°的陡崖地形。料场范围有向周围扩大的余地。根据地形条件,将料场分为两个区,即Ⅰ区和Ⅱ区,Ⅰ区为沟的下游侧山包,Ⅱ区为沟上游的广泛区域。
料场为孤立山体的下游侧斜坡,场地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地下水位埋藏较深,山脊部位埋深大于100m。
综合地质测绘、勘察、试验成果,上咱日沟石料场基岩裸露,岩体风化程度较弱,剥离量少;岩石强度高,较完整,喀斯特不发育。
据勘探揭露,覆盖层集中分布于地形平缓处及冲沟中,厚度一般0m3084m。上咱日沟及其右岸高程1800m以下受上咱日断裂影响,虽有呈透镜状的灰岩分布,但岩性杂乱,岩体多蚀变,完整性差,开采困难,本阶段不予考虑。高程1800m以上岩体无全风化,局部有厚度较小的强风化,弱风化下限垂直埋深一般20m60m,水平埋深一般20m30m。岩体以镶嵌碎裂结构为主,在总进尺38670m的平硐基岩硐深中,镶嵌碎裂结构占硐深的986,次块状结构仅占14;平硐内弱风化段的BSD一般1720,钻孔内弱风化段RQD一般1530;平硐内微新岩体的BSD一般1028,钻孔内微新岩体RQD一般3050。
在平硐中采用了弃线率统计平硐中的无用料,即某一线上无用料所占的比例,无用料包括云煌辉石岩、方解石细脉或团块、节理裂隙中的夹泥宽度、溶蚀裂隙夹泥宽度。按此方法,该料场的弃线率一般为710。
总体上石料场风化程度较弱,弱风化下限垂直埋深相对较浅,岩体完整性较
精选范本
f
差,以镶嵌碎裂结构为主,无用料在弱风化以下基岩内所占比例不大。喀斯特现象在该料场发育程度不高,受河流下切速率影响,岩石水平溶蚀不
发育,喀斯特现象主要是沿垂直裂隙的扩张溶蚀。在料场范围内仅发现一处相对较大的顺层溶蚀洞穴,该洞穴顺层面长约8m,沿层面往里溶蚀深度约3m,垂直层高度约2m,该溶蚀洞穴主要是底部顺层挤压,挤压带岩石破碎,地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