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中文大学教授。学生回答:余光中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白玉苦瓜》。学生回答:余光中诗作的特点是具有浓重的中国意识和深厚的历史感,构思奇巧,意象新奇。2、同学们能充分利用课外学习资源获取信息,非常好。这首诗写于1972年,当时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写下了这首诗。同学们,诗歌是跳动的音符,而欣赏诗歌正是将这一个个音符串成一段精美的华彩乐章。下面我们将奏响的是第一乐章,朗读吟诵,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三、朗读吟诵1、先范读,注意朗读的语调、语速、节奏。
3
f2、听朗读,谁说说这首诗的语调、语速、节奏?学生回答:这首诗语调深沉,语速舒缓。学生回答:诗歌的节奏按照课后习题三的示例,以此类推,就可以划出来。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4、一名学生朗读后,学生点评。5、指导诗的节奏和重音。“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啊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6、接着同学们采取男女生交叉朗读,同桌之间交叉朗读的方式。7、音画欣赏四、研读感悟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首诗既然采用了叙事的形式,叙述了什么事?生:诗人从小到大的经历。2、诗言情,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理由是什么?学生回答:思乡之情,因为“乡愁”一词贯穿全诗。学生回答:对家乡的思念及对祖国统一的期盼,“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可以看出诗人渴望和祖国团圆。3、同学们学习诗歌的方法很巧妙,“诗以一字为工”,光靠读是不够的,还要仔细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以挖掘蕴藏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我们进入第二乐章,这就是琢磨品味,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同学们分组讨论:诗歌当中有哪些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学生进行热烈的讨论。4、请同学们交流一下讨论的结果。学生回答:“小小的”、“窄窄的”这两个形容词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反衬出浓烈的思乡之情。
学生回答:“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组意象是乡愁这一抽象情
4
f绪的具体对应物,具体生动。学生回答:“小时候而现在”,这些表示时间的诗,既写出了诗人的经历,又体现出了诗人情感的步步增强。学生回答:“这头”、“那头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