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2013年普通高考测试(一)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
2013.112.东汉政论家仲长统在《昌言》中指出:“汉之初兴,分王子弟,委之以士民之命,假之以杀生之权。”这一记载可以说明西汉初期A.加强了中央集权B.实现了选贤任能C.实行了分封制度D.强化了郡县制度13.有学者指出,唐诗对于唐代史事的反映,“比起后人修纂的史书来,还是更原始的第一手资料。”对于这种把唐诗用于历史研究的新趋向,下列解读最合理的是A.唐诗最能反映唐朝的真实情况,引入有利于历史研究B.唐诗是原始的第一手资料,最适合用来研究唐代历史C.唐诗属于文学作品,多虚构之词,不能用作历史研究D.唐诗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经考证后可使用14.瓦肆又称“瓦舍”,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不知起子何时。顷者京师甚为士庶放荡不羁之所,亦为子弟流连破坏之门。”据此得出“瓦舍”①取名与建筑无关②数量多,规模大③标志着市民阶层的形成④是一种游乐商业集散场所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15.一署名“兰陵忧患生”的人在《京华百二竹枝词》中描述当时北京西餐馆的盛况道:“菜罗中外酒随心,洋式高楼近百寻。门外电灯明似昼,陕西巷里醉琼林。”诗中所述情景最可能出现在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八国联军侵华后D.新中国成立后16.作家茅盾在其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中提到1948年流行着一个笑谈:“在中国唯一仍然在全力开动的工业是印刷钞票。”对这句话的正确认识是A.国民政府滥发纸币,通货膨胀B.钞票印刷业技术革新,印刷速度快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果显著D.国统区经济繁荣,货币需求量大增17.有学者认为,20世纪的中国“革命成了为善动力,革命成了作恶外衣”。下列言论中体现“作恶外衣”的是A.“打土豪,分田地”B.“造反有理,革命无罪”C.“打倒列强,除军阀”D.“民智未开,即以革命开之”18.“随着商业和(罗马)帝国的发展,生活日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能再满足需要”为了能够适应新的社会发展要求,万民法逐步取代了公民法。因为万民法A.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贵族的专横和特权B.内容侧重于急需的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C.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自然法原则D.能较好地理顺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
f19.贝尔尼尼(15981680),意大利人,受教皇之托接手主持圣彼得大教堂的修筑。他创造的教堂前广场柱廊气势宏大,富于动感,与米开朗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