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探究,经过查阅资料、分析比较
和讨论总结,大家认识到:“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
f和社会和谐,它符合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与人类的进步紧密相连。因此,“中国梦”
①有别于近代主要西方国家的大国之梦
②同冷战时期苏联的大国之梦基本一致
③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
④意味着中国对人类的贡献将越来越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f高一历史六月第二次轮考试卷答题卡
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
选项
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
选项
题号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
选项
二、非选择题46.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
材料一
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
嘉兴府
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湖州府“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
材料二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
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摘编自清末史志资
料
材料三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
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并没有用
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
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
代谢》
(1)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说明农业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关系。阅读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10分
(2)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7分)
f(3)阅读材料三,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l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6分)
47.权力监督与制约是政治领域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根据材料,指出近代英国限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