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吨位
1928
1352
290791
117
213482
1930
2792
415447
138
247969
1932
3456
577257
178
342211
1935
3895
675173
208
461812
A.全面抗战运输物资的需要
B.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31.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大批沿海城市人口向内地迁移,在内地形成了一批新的城
镇,促进了中国城市分布向中西部扩散的格局。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调整了工业布局
B.人口急剧膨胀
C.国家实行城镇化战略
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32.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前者认为它是“中国
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曾有过
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它”是指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D.人民公社
33.“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高产卫星”
一词,1957年未有文章使用,l958年有85篇,1959年有l5篇,而l960年只有1篇,并
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
生长的规律’了”,下列对“大跃进”的准确认识有
①“大跃进”只在农业领域展开
②“高产卫星”折射“大跃进”浮夸盛行
③1958年“大跃进”快速推进
④1960年基层对“大跃进”有所反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4.右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甲线段”所示时期的
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的经济理论是
A.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经济
B.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
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D.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
35.“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
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
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
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36.史学家陈旭麓指出,l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
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两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37.凯恩斯学派主张国家应干预经济,以扩大需求,刺激经济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面对
“经济滞账”局面,英国撒切尔政府采取不同于凯恩斯学派的经济政策,其做法是
A.增加货币发行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