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带、三组团”的总体开发框架。省内其他地区为联动区,构筑陆海统筹、一体化发展格局。
f加快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积极推进实施国家批复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按照高效、生态、创新的原则,以资源高效利用和改善生态环境为主线,加快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和生态保护体系,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建设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特色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和环渤海重要的增长区域。专栏2: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包括东营市、滨州市,潍坊市的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德州市的乐陵市、庆云县,淄博市的高青县和烟台市的莱州市,共19个县(市、区),陆地面积265万平方公里,依托东营、滨州、潍坊港和烟台港莱州港区,加快建设东营、滨州、潍坊北部、莱州四大临港产业区,形成西起乐陵、东至莱州的环渤海南岸经济集聚带。加快建设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以加快省会建设发展为龙头,带动周边地区一体化发展。强化济南核心地位,加快城市扩容,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功能,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做大做强省会经济、总部经济和服务经济,培育和发挥教育科研、金融服务、高新技术、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综合优势。发挥区域高速公路、铁路和规划建设的城际轨道通达便捷的优势,加强周边中心城市分工协助和优势互补,实现各类资源高效优化配置,建成发展活力充足、产业素质较高、服务功能强大、生态环境优美、社会文明和谐的经济圈。专栏3: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包括济南、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滨州7市,行政区划面积52万平方公里,依托中心城市和重要交通干线,构建完善以济南城区为中心,70公里为半径周边区域为节点的紧密圈层,150公里为半径六市为节点的协作圈层,以以以济南为核心,提升德济泰高铁产业带和淄济聊交通走廊产业带“十”字形主轴,构建北翼德滨、东翼滨淄莱、西南翼聊泰莱三条环形发展轴线,形成“一核两轴三环”增长格局。加快建设鲁南经济带。以鲁南临港产业集聚区为龙头,充分发挥港口资源、自然资源、区位等优势,加快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建设,把鲁南建成全国重要的能源和精细化工、优质建材、机械制造、商贸物流、文化旅游、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山东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专栏4:鲁南经济带包括日照、临沂、枣庄、济宁、菏泽5市,面积505万平方公里。以日照、临沂为主体,建设临港经济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