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它区别于一个局部一个局部地看,然后拼凑起来的观察方法,它要求作画者在看到每一部分时,都考虑到它和全体的关系);黑、白、灰的层次关系;色彩配置协调关系(有一个基本色调)等。二、观察方法要准确视觉不同于“照相机”它具有选择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除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还教给他们正确的观察方法。
f首先,要审美地观察。无论什么事物,在观察时都不能盲目的看,应找出它们美的地方,如观察风景时,要注意是宁静的美还是壮观的美,也就是说应让他们受到美的感染,从而产生激情,作画时才能立意明确。另外,对画面的观察也要看出它是否结构得当,色彩和谐,如一些学生画画时往往画面构图过于简单,而色彩“丰富多样”,这块涂红色那块涂绿色,还要设法把黄、蓝等颜色都用上,这样才觉得色彩斑斓,颜色用的好看了。其实不然,这样的颜色既不能形成对比又使人感到不协调,往往有不舒服的感觉。其次,是整体的观察。这就是说,先观察整体大关系,再深入局部细致观察,然后再回到整体关系上观察,这是被艺术家的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整体──局部──整体,宏观──微观一宏观的认识事物、表现事物的观察方法。整体观察就是全局、整体、物质间架结构、虚实等。局部观察是为了深入、看得仔细、把握形象的个性特征,再回到整体就是避免强调个性而忽视总体效果,它是为了把局部纳入整体之中。第三,是比较的观察,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在美术课上要进行物象、位置、相互关系、基本形的比较,如:在画一组两个完全一致的石膏圆柱体时,若其中一个改变了位置,与画者的角度不同了,就产生了形状大小与透视变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讲解透视关系、明暗关系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地观察,其中包括:两个圆柱体的比例是多少,还包括亮调子与暗调子进行比较,区别出明暗的两极,确定最黑与最白及黑、白,灰大色块关系,暗部与暗部相区分,比较出暗部色调的层次,亮部与亮部相比较,取得明暗色调的协调和整体调子的层次关系。第四,先形后色的进行比较观察。物象是由形状和色彩构成,表现物象时,存在形与色的关系问题,美术家认为,在形与色的结合中,必须保持形的绝对优势,因为形是稳定的基础,色彩是可变的因素。形状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在教学中要注意纠正低龄儿童对色彩的偏爱选择性,纠正先被色彩所吸引导致忽略形状的弊病。因此,指导小学生观察和向其提出观察任务时,首先让其观察形状,当纸面上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