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紫金矿业“环保门”
根据《财经国家周刊》2010年8月3日改编
7月4日,福建上杭县下都乡渔民发现大批死鱼出现,他们的第一反应是“紫金山又在排毒水”。“毒水”是渔民对紫金矿业采矿过程中所产生废水的称呼。汀江渔民经常因为“毒水”遭遇死鱼现象,只是紫金矿业从不承认两者之间的联系。如此大规模的死鱼出现引起了渔民的愤慨,问题当即被反映至当地政府。
7月12日,紫金矿业废水污染汀江流域的消息被证实,仅汀江流域棉花滩库区死鱼和中毒鱼即达378万斤;同日紫金矿业紧急停牌,公告了9天前的废水泄漏事故紫金山铜矿湿法厂9100立方米含铜酸性污水进入汀江。这正是汀江死鱼及水质变绿的原因,也是紫金矿业第一次公开承认污染问题。政府部门紧急介入,环保部、福建省环保局、福建省证监局等调查组随即赶到。环保部会同福建环保厅、龙岩市政府组成的联合调查组最后认定,此次事件是重大突发环境事件,事因在于,“企业污水池防渗膜破裂,导致污水大量渗漏后通过人为设置的非法通道溢流至汀江”。
这种人为设置的非法通道,就是紫金矿业人为非法打通的排洪洞。紫金矿业湿法炼铜的循环利用和环保设施系统并不能利用所有废水,如果按环保标准对这些污染水进行处理,是需要付出高成本的。紫金矿业找到了一个低成本的处理方法,那就是不定期通过排洪道排泄废水。
而在此前,居住当地的上杭人,已10余年不敢喝自来水水源来自汀江紫金山下游。多年来,上杭人仅买水一项费用累计支出便在亿元以上,因环境污染转产的下都乡渔民每年损失2000万元以上。
肇事铜矿位于紫金山脉一隅,是紫金山金铜矿的主体组成部分,也是紫金矿业的主要经营资产。紫金山“上金下铜”,伴随着金矿逐渐枯竭的风险,铜矿逐渐成为紫金矿业的主要利润来源。2009年紫金矿业集团产铜848万吨,与上一年相比增长38;铜矿业务收入占比1075,利润占比已达2152。当时全球铜市场震荡下行,紫金矿业铜销售价格同比下降20以上,但对集团利润贡献并无影响。这主要归功于紫金矿业的成本控制。紫金矿业说,公司所拥有的堆浸选冶技术、湿法冶金工艺等100多项专有技术和11项专利技术,给紫金矿业在矿产资源开发方面带来低成本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