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与过渡
初中毕业生以较高的数学成绩升入高中后,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学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过去的尖子生可能变为学习后进生甚至,少数学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的情况呢我倍感疑惑,学生不适应高中的数学的教现严重的滑坡现象是普遍性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还在于初、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问题.结合本人教学实际,下面就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其原因,寻找解决对策.
一、关于初高中数学成绩分化原因的分析1.环境与心理的变化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高中,必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高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是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映射、集合、异面直线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怵头无趣的被动局面。2.教材的变化首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数字,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要注重分析,初中教材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如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的定义就是如此;对不少数学定理没有严格论证,或直接用公理形式给出而回避了证明,比如不等式的许多
第1页
f性质就是这样处理的;教材坡度较缓,直观性强,对每一个概念都配备了足够的例题和习题。而高一教材第一章就是集合、映射等近世代数知识,紧接着就是幂函数的分类问题(在幂函数中,由于指数不同,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图象)。函数单调性的证明又是一个难点,立体几何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又很高。其次,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并没有降低。
3.课时的变化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而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4.教法、学法的变化高一同学们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懂但作业不会做。带着问题通过多次听初中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发现初中教师重视直观、形象教学,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