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表示并列关系。
D、划浪线的句子有语病,应该在结尾处加上“的活力”。
5诗文填空。(请规范书写)(8分,每空1分)
(1)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
,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
阳楼记》)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3)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
(4)
,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
(5)
,
。九万里风鹏正举。
(李清照《渔家傲》)
二、阅读理解(50分)
f(一)古代诗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7分)
送路六侍御入朝
杜甫
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分①桃花红似锦,生憎②柳絮白于棉。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注:此诗作于杜甫避乱流寓四川梓州时,此时安史之乱告一段落。路六侍御是杜甫儿时旧友。①不分:嫌
恶的意思;“分”也作忿;②生憎:最憎恶。
6、下列对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前四句诗人由“过去”想到“现在”,再由“现在”想到“未来”,它本身有个时间的层次。
B、诗的后四句写景,似乎颔联毫无相干。但其实,这景物描写,是从上文的“别筵”生发出来的。
C、“桃红似锦”,“絮白于棉”,这风光是明艳的,而诗偏说是“不分”,“生憎”,是诗人对景伤情的缘故。
D、尾联中的“剑南春色”,是诗人“别筵”的眼前风光,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情景融为不可分割的
整体。
7、这是一首送别诗,但又不单单抒发离别之情。结合诗歌的首联和颔联,分析作者所抒发的丰富情感。
(4分)
阅读下面一段古文,完成9~11题。(15分)宋庆礼,州永年人。举明经,授卫县尉。则天时,侍御史桓彦范受诏于河北断塞居庸、岳岭、五
回等路,以备突厥,特召庆礼以谋其事。庆礼雅有方略,彦范甚礼之。寻迁大理评事,仍充岭南采访使。时崖、振等五州首领,更相侵掠,荒俗不安,承前使人,惧其炎瘴,莫有到者。庆礼躬至其境,询问风俗,示以祸福。于是安堵,遂罢镇兵五千人。开元中,为河北支度营田使。初,营州都督府置在柳城,控带奚、契丹。则天时,都督赵文政理乖方,两蕃反叛,攻陷州城,其后移于幽州东二百里渔阳城安置。开元五年,奚、契丹各款塞归附,玄宗欲复营州于旧城,侍中宋固争以为不可,独庆礼甚陈其利。乃诏庆礼等充使,更于柳城筑营州城,兴役三旬而毕。俄拜庆礼御史中丞,兼检校营州都督。开屯田八十余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