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2017年高考历史二模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中国古代有一场改革发生于图中的地区④.下列经济措施属于这场改革的是()
A.废井田B.均田令C.坊市制D.免役法2.汉武帝时期,史官司马迁写《史记》没有将孔子的事迹归入记载个人历史的“列传”,而是将其抬高一级,升格为诸侯格,作为“世家”来记载。与之相关的背景是()A.司马迁记史不严谨B.孔子被追封为诸侯C.儒家思想受到重视D.汉武帝最崇拜孔子3.苏轼曾有这样的感慨:“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可以看出,从“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到“多且易致”的原因是()A.造纸术的革新B.雕版印刷的普及C.活字印刷的推广D.科举取士的需要4.清朝时,山西商人在青海、北京、云南、湖南、广东等地贸易和经商。北京至今留有招牌的大商号“都一处”、“六必居”等都是山西商人首创和经营的。另外,从陆路对俄贸易最早最多的是山西人,在朝鲜、日本,山西商人的贸易也很活跃。
f由此可知()①晋商是当时最强的商帮②晋商活动范围广泛③长途贩运贸易由此出现④晋商文化影响至今。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5.19世纪60年代,一位历史人物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而创办淮军,后又创办轮船招商局,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此人()A.被称为“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B.代表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C.固守传统观念,排斥一切外来事物D.提出了伸民权、开议会的主张6.《上海乡土志》记载“租界均有电灯,英界尤多,如星罗棋布然。晚间照耀,无异白昼,颇便行人。近年(光绪三十三年)以来,南市及制造局亦已装设。……电车,光绪三十三年创行,后又有无轨者。”该记载反映了()①列强入侵带来文化影响②上海电车的发展变化③作者对电灯的赞美之情④民国时期的生活状况。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凡举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以定其得失从违;其效将使人间之思想行为,一尊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妄作之风息焉。”该文最有可能刊登在()A.《时务报》B.《中外纪闻》C.《民报》D.《青年杂志》8.读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fA.1972年中美在①签署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