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数学快乐教学的思考
摘要: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年龄发展特点和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差异,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快乐,在快乐中主动积极的学习。
关键词:快乐教学、数学“口诀”新的教学理念倡导教学的互动,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然而初中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尤其是数学中与中考压轴题相似的综合题破费时间,一般中等程度学生需花时两个小时左右),学生每天疲于应付作业,对数学产生一种严重的冷漠与抵触情绪。当然,原因是很多的。但我不得不反思自己的教学与新课改的格格不入。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如何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年龄发展特点和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差异,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快乐,在快乐中主动积极的学习呢?下面,根据自身的体验,略谈一二。首先,我觉得应改变满堂灌的习惯。我觉得上课就要像“考试”一样紧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节奏。因为时间是个常数而学生要掌握的知识也是个常数,那么只有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规定的任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所以,我通常以典型例题为出发点对学生进行一题多解的点拨,又及时向学生推出变式题型帮助他们突破难点。老师精讲学生多练,把握课堂上的时间,课后作业少留以避免学生滋生厌烦心理产生抄袭行为。其次,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乐意学习。兴趣可以引导和推动一个人将注意力放在他们感兴趣的问题中从而获得创造的成功。一、抓时机,把握好起始阶段的教学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在刚拿到数学课本后,教师要不失时机让学生对数学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在“展开与折叠”的教学中,让学生两人一组互相制作,同学们积极认真地画、剪、叠,又互相验证。再如本章结束时举办一次自由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设计学生对数学难学吗、有用吗、数学是不是都这样有趣、对基础较差的同学能不能学好啊等等问题,通过实践和讨论排除学生对数学的畏惧和陌生感。二、注重学科协调,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进行数学教学时,可以适当穿插一些文科知识和数学趣闻,结合教材说说数学史上公式、定理等发现过程,讲讲数学史上的难题是如何被解开等等。三、注重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一)培养阅读习惯:阅读前先出示阅读题,阅读完毕后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有进步的学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