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评讲课。针对四种课型,实行“四案并举”,即新授内容的“自研案”、基础达标的“训练案”、阶段总结的“复习案”、问题落实的“纠错案”,总称“导学案”。
基于上面的分析,笔者认为不应将“导学案教学”(“学案导学”)界定为一种“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因为导学案(学案)只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手段,引导学生逐步摆脱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对教师的“依赖”走向自主学习的桥梁。为此,笔者在实践中从来不认为导学案是“编写”出来的,而是根据学情对学习过程的一种“设计”。
二、导学案的价值取向
导学案是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转变”的抓手,其价值取向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促进信息对称“信息对称”本是经济学上的一个术语,它要求交易双方掌握的信息必须对称,否则就做不成交易,即使做成了也是不公平的。把这一概念借用到课堂教学中,就是让学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认真研读文本,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课堂上有备而来,导学案是促进信息对称的重要手段,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创造了平等对话的可能。
二是提供认知背景教师把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主要资料作为助读材料通过“知识链接”告知给学生,为学生提供认知背景,并把自己研读文本时查阅相关资料的目录索引提供给学生,让有兴趣、有条件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或到图书馆自主查阅钻研。
三是引发认知冲突一般的理解,认知冲突就是当个体意识到个人认知结构与环境或是个人认知结构内部不同成分之间不一致所形成的状态。导学案就是通过设计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学习目标”、适当的“知识链接”和层次分明的“问题设计”(即“学习过程”的内容)等引发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当学生发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与“学习目标”、“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产生冲突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先天趋向”,在“同化”“顺应”的基础上追求一种“平衡”。
四是重建课堂文化导学案教学带来的不仅仅是课堂的变化,更是课堂文化的重构,它需要在一个“学习团队”(即“学习共同体”)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这种团队由学生、教师和校外专家共同组成,包括学生个体与团队、教师个体与团队和校外专家三个层面。在学习团队中,人人都是学习者,处处都是学习场,时时都有学习元。通过建立共同愿景、改变心智模式、建立系统结构、强化激励评价等措施建立的学习团队,可以有效激发学习者积极主动参与团队学习,共同研讨导学案中的问题,促进学习者团队归宿意识,为学习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