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删除和更改CE和PE时,所需的配置工作也很复杂。因此,CCC方式只适用于小数量的个别私有连接。
综上所述,目前的技术在解决VPNQoS时,仍然存在种种不足。一些显而易见的方式不具备实际的可能性,在QoS保证、效率和扩展性之间难以取得平衡,如DiffServ方案,扩展性好,但带宽利用率低,QoS保证能力差。而CCC方案QoS保证能力强,通过流量工程能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但扩展性差,为解决问题,需要新的思路。
四、VPNAwareTE方案
1、VPNAwareTE方案探讨
TE可使网络的流量与网络拓扑匹配,达到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的目的。在简单的应用方式下,可根据用户需求(显示路由、带宽等)和网络的资源情况,通过RSVPTE或CRLDP信令建立一条跨越骨干网的从LER到LER的隧道,并完成隧道的维护、统计、属性修改(如带宽)和备份等功能。在LER与LER设备之间,可以认为通过一个隧道直连,该隧道具有严格的QoS保证,能自适应网络的拓扑,并可通过备份LSP、快速重路由等方式进行额外保护。采用TE隧道保证VPN带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案。但前面已经分析,为每一对CECE间使用专用TE隧道的方案无法大规模部署。因此,应当通过隧道复用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MPLSVPN中,多个VPN复用PEPE间的LSP,采用TE技术建立这样的LSP,其带宽被多个VPN共享,各VPN竞争资源时必将导致QoS的下降。此时,需要引入一种机制来解决这种竞争,这种方法就是由TE隧道根据VPN对带宽的需求进行调整,这种方式又称为VPNAwareTE。
f首先,我们要解决TE隧道既共享又竞争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CAR来解决这个问题。运营商在向VPN用户提供服务时,要和用户签订相关的QoS服务协议,运营商在接入一个VPN用户的业务时,我们可以实现确定这个VPN用户的业务类型和对应的带宽要求,那么我们将VPN用户的业务和某个TE隧道导入时,必须确保用户的流量不会超过预知的带宽,因此必须在TE隧道的入口对VPN流量做CAR来做带宽限制。实施了这样的限制后,就好像在CECE间建立了一个有QoS保证的子隧道,而这个子隧道是嵌套在外层的TE隧道中的,并且外层隧道的总带宽是各个子隧道带宽之和。这样就以一种高效率的方式解决了共享情况下的带宽保证的要求,CECE间获得了虚拟的专用带宽。
其次,我们要解决一个VPN有多种QoS需求的问题。在这里可以借鉴一下DiffServ模型中对QoS的解决办法。在我们上面对VPN中的QoS需求分析中,我们提到,现在用户的VPN业务主要可以分为一下几类:视频和语音业务、关键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