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作用的实证研究
作者:汪修亚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波动式增长和全面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农村经济越来越得到各方面学者的广泛关注,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也日益显著,本文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进行数理分析,提出在不考虑农村经济增长预期的前提下,提高农村资本使用效率、扩大农村投资、降低存贷利差、降低农村储蓄总额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的理论观点,以此观点为农村金融发展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农村经济、资本使用效率、信贷扩张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选题的背景
自20世界80年代起,我国农村进行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施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我国的农村经济获得了较快的增长。政府通过实施一系列的体制改革,减少农村经济运行中的行政干预,逐步发挥经济杠杆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市场来引导农村生产、农产品销售和农业投资,使得农村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资料显示:自19792013年这35年间,农业总产值(按照变价计算)增长了近3785倍。但是这种增长带有明显的阶段性,总的来看,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农业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轨道,1979年至2000之间,中国农业经济处于缓慢低速增长阶段。但是这种缓慢增长过程中也呈现出波动式、不平稳增长现象。近几年,农村经济增长速度趋缓,农民收入水平相对呈现下降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性遏制,农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也呈现出非正常下降,“三农”问题再度成为上上下下关心的焦点之一。对此,有人从体制改革的角度予以解释,认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体制改革效果已经释放殆尽,导致了农村经济增速下滑;有人从产权制度方面进行阐释农业产权的改革能够再一次释放农村经济发展的潜力;有人从产业结构和市场结构变动的角度寻找原因;还有从技术进步、要素投入等方面进行阐释等等,应该说这些观点都从不同角度上对农村经济增速乏力进行了深入分析,都是真知灼见。但从农村金融的角度去探讨农村经济增长问题的还处于
f启蒙阶段。另一方面,自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农村的其他方面经济因素都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农村中各类经济主体的融资困难问题一直未得到合理解决,农业相关的投资不足便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20042007年,中央连续四年下发中央1号文件,内容分别是关于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这四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