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监护仪、给氧设备、洗胃机。抢救设备应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设备完好率达到100。抢救室常备药品应根据机构的实际工作情况配备,包括:心脏复苏药物、呼吸兴奋药、血管活性药、利尿及脱水药、抗心律失常药、镇静药、解痉药、解热镇痛药、止血药、常见中毒的解毒药、平喘药、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类药、各种静脉补液液体、局部麻醉药、激素类药物等。抢救药品应当定期检查和更换,保证药品在使用有效期内。抢救药物的具体目录参照《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2012版基层部分)。抢救室应该有完善的抢救室工作制度,常见抢救流程,抢救仪器操作流程。(三)有执业资质的医生及护士能熟练操作抢救设备,熟练掌握不少于10种急救技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应当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急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负责门诊急救任务的应当有固定的急诊医师及护士。急诊医师应当具有3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具备独立处理常见急诊病症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动脉穿刺、心电复律、及创伤急救等基本技能,并定期接受急救技能的再培训,再培训间隔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年。急诊科应当有固定的急诊护士,且不少于在岗护士的75,护士结构梯队合理。急诊护士应当具有
1
f3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掌握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急救护理技能,常见急救操作技术的配合及急诊护理工作内涵与流程,并定期接受急救技能的再培训,再培训间隔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年。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开展全体医护人员的急救理论、技能操作的培训及考核,每年至少各1次。负责门诊急诊的主要医护人员,至少每2年应接受上级部门急救技能的再培训;能够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术、电除颤、止血、包扎、骨折固定、急救搬运、洗胃术、简易呼吸器、静脉穿刺置管、动脉穿刺、腹腔穿刺术、吸痰术、环甲膜穿刺术等10种以上的急救技能。急救技能评价标准参考《临床诊疗指南急诊医学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和《临床技能操作规范急诊医学分册》(人民军医出版社)。
四、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一)有完善的院内外突发事件急救制度及流程,岗位职责明确,每年至少开展12次急救应急演练。1有院内急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预案中有成立专门的组织(03分),明确各岗位职责(03分),有明确急救转诊的具体指征和流程(04分)。2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护应急预案与流程预案中有成立专门的组织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