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______________,在显微镜下计算一定容积的样品中死活。②操作:将稀释的样品滴在的数量,但不能区分细菌的
上,盖上盖玻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计数4~5个,再按公式求出每毫升样品中所含的
中格中的细菌数,并求出每个小格所含细菌的细菌数。③计数公式:倍数。
毫升原液所含细菌数=每小格平均细菌数×400×10000×稀释
12纤维素酶是一种________,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三种组分。其作用机理是C1酶+Cx酶葡萄糖苷酶纤维素——→____________——→________。13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为,土壤取样→(此步是否需要,应
根据样品中目的菌株数量的多少来确定)→梯度稀释→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挑选菌落14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方法:________________。筛选原理是当我们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时,刚果红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____________。当纤维素被________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________________为中心的透明圈,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15常用的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一种是先________________,再加入________进行颜色反应。另一种是在________时就加入刚果红。将产生明显________的菌落,挑取并接种到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上,在30~37℃下培养,可获得纯种。为了确定分离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________________的实验,纤维素酶的发酵方法有________发酵和________发酵两种。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采用对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________含量进行定量测定。二、选择题(12×2分24分)16.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肉眼鉴别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的重要依据是()A.细菌的大小、形状、颜色B.菌落的大小、形状、颜色C.有无鞭毛D.培养基的不同17.微生物的接种技术最常用的有()①平板划线法②稀释涂布平板法③斜面接种④穿刺接种A①②③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③④18.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所需要的碳源和氮源分别是A.CO2和N2B.葡萄糖和NH3
fC.CO2和尿素D.葡萄糖和尿素19.在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上大部分微生物无法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在培养基中加入10酚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利用上述选择培养基依次能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A.乳酸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放线菌B.固氮细菌、大肠杆菌、放线菌C.固氮细菌、霉菌、放线菌D.固氮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放线菌20.如下图是微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