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目的的欣赏活动。由于幼儿的知识、经验思维发展水平有限,这种体验往往很肤浅、不稳定,需要精心指导,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我们要选择美感强的教材,并充分挖掘作品中美的因素和美的力量,以音乐的真正美来感染幼儿,吸引幼儿。如中班的欣赏作品《瑶族舞曲》,这是一首深受小朋友喜爱的欣赏曲,它通过曲调中速度、力度、节奏风格迥然不同的两个乐段的明显对比,使这首反映瑶族小朋友喜庆场面的乐曲,更富有情节性、可欣赏性,
2
f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不能光考虑形式,而要紧紧抓住这一对比特点,加以引导启发,反复比较,让幼儿在充分的感觉中体会音乐的真正美。其次,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提高。具体的方法可分为:1、引导幼儿欣赏,教给幼儿感受美的方法。首先培养幼儿安静听音乐的习惯,帮助幼儿熟悉音乐,仔细体会优美的旋律、明快的节奏、饱满的和声等,初步产生印象美;其次让幼儿边听边打节奏,培养幼儿对音乐速度、力度和节奏的感受力;最后让幼儿边听边想,使幼儿在愉快的音乐氛围中对音乐所表现的不同形象和情节进行想像,同时可以借助一些辅助手段如观看表演、讲述故事、打击乐器等提高幼儿的兴趣,为幼儿感受、表现和创造音乐美提供表象依据。然后引导幼儿从整体到局部,从音乐的整体形象到内部结构,深入浅出,由粗到细,循序渐进。如欣赏《勇敢的小白兔》、《小象与小鸟》时,先引导幼儿听乐曲的旋律,感受音乐性质,再让幼儿有意识地辨别节奏、速度的快慢变化,想象音乐中有些什么动物?使幼儿心目中的动物形象与音乐形象联系起来,从中体会到音乐所表达的美。又如针对幼儿年龄小的特点,我们通过教师生动的讲解和形象化的表演,在示范中展示作品内涵,然后,让幼儿反复感受,通过比较节奏的快慢、辨别音的高低、体验音乐的情绪,直到听懂音乐、领会歌词、想象意境,逐步感受音乐的基本方法。2、创设感受的环境,培养感觉力。我们在幼儿的各种活动中,伴以丰富多彩的乐曲,做到一日活动音乐化。如轻松愉快的报情乐曲,伴随孩子的起床、进餐;节奏快的进行曲,伴随孩子的游戏,玩耍;优美安静的摇篮曲,使孩子们进入甜美的梦乡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感觉音乐美、生活美。此外,还经常带幼儿到大自然中去感知风声、雨声、乌鸣声、波涛声等等,天长日久,不仅使幼儿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二、培养幼儿的表现力。表现力,即在音乐感觉的基础上,借助于一定的声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