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到648。(4)能源消费总量持续攀升。2000年为138亿吨标准煤,2005年上升到225亿吨标准煤,2008年则进一步上升到285亿吨标准煤。224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方式的特点仍然比较突出“十一五”好的政策导向难以全部落实,发展理念、相关体制改革滞后,但重要的在于地方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方式的特点仍很突出,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还有进一步强化的趋势。其主要特点是以追求GDP为主要目标;以扩大投资规模为主要任务;以上重化工业项目和热
f衷批租土地为主要特点;以行政推动和行政与干预为主要手段。由此可见,我国发展方式转型的更大挑战不是经济本身,而是政府转型与政府决策。“十二五”经济社会体制改革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能否有重大突破。23社会环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环境才能够顺利进行,这主要包括人才环境、产业环境等。这些社会环境对中国城市信息化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31人才环境人才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的第一要素,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建设形成长效机制的关键条件。中国已基本形成了以高等院校为主体,政府、企业和社会多渠道培养信息化人才的格局,对改善中国信息化人才的现状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高等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力军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信息化专业人才。目前信息学科已成为中国综合大学和专业院校的必设学科,涵盖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信息化人才培养不断加强。在职培训是目前中国信息化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全国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工程建立了软件工程师、硬件工程师、网页设计师、网络工程师、IT职业英语五个大的职业教育项目,培养了大批信息技术应用人才,同时还加强了信息化建设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此外,中国的人才政策不断完善。大力引进人才,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家等组成“智囊团”,参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发展战略制订、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重点工程项目方案评审和建设成果鉴定等工作。中国已经基本创建了一个有利于信息技术人才发展和创业的良好环境。232产业环境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信息产业的发展和壮大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
f化发展进程。“十一五”期间,中国信息产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