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为:土壤肥力是土壤代谢功能、调节功能的强弱和在一定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下,土壤同内部水、养适量,气、热周期性动态,稳、匀、足、适程度;并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把土壤肥力分为母质肥力、层武汉热线苏州热线南通信息港
f骆东奇等:论土壤肥力评价指标和方法
203
量的可获得性和可持续性的一种功能和能力。事实上,随着科学手段和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土壤肥力概念的外延不断扩大,内涵不断缩小,倾向于将地貌、水文、气候、植物等环境因子以及人类活动等社会因子作为土壤肥力系统组分。笔者认为:从土壤-植物-环境整体角度看,土壤肥力是土壤的养分针对特定植物的供应能力,以及土壤养分供应植物时的环境条件的综合体现,土壤养分、植物、环境条件共同构成土壤肥力的外延;土壤肥力高低不仅受土壤养分、植物的吸收能力和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各因子的独立作用,更重要取决于各因子的谐调程度。
由土壤养分指标发展到包括土壤养分、土壤物理性质、生物化学性质及环境条件等综合性指标。虽然在土壤肥力评价时选取的是包括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和环境条件的综合指标,但是在对这些综合性指标的选取时也存在选取指标的差异。如生物指标中土壤酶包括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还原酶(硫酸盐还原酶、硝酸盐还原酶、亚硝酸盐还原酶、铁还原酶)和水解酶(转化酶、蛋白酶、脲酶、磷酸酶)等十几项,由于研究者对不同酶的重要性认识不同,分析条件的限制,选取土壤肥力指标的侧重点不同,选取的土壤肥力评价指标难以统一。将不同研究者在进行土壤肥力评价时选取的土壤肥力指标列于表1。从表中看出:不同的研究者在进行土壤肥力评价时选取的指标不同,但在这些相对综合的评价指标中,仍然多集中在土壤肥力的养分指标;其次,土壤物理性状指标,土壤生物指标和环境条件因子相对较少,这可能是由于对土壤肥力内涵的理解的差异而致。24建立合理的土壤肥力评价指标体系随着科技的发展,认识事物数值化、全面化和综合化的要求,土壤肥力评价也要求数量化、客观化、综合化,尽可能地反映土壤肥力的养分状况、物理性状、生物特征和土壤的环境条件。笔者认为合理的土壤肥力评价指标既能反映土壤的自然养分状况,又能显示土壤养分对植物的供应能力,还能反映土壤所处的小环境和大环境。具体指标体系如表2。
2
土壤肥力评价因子
土壤肥力评价就是对土壤肥力高低的评判和
鉴定。由于土壤肥力概念的不统一性,内涵的不确定性,因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