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确定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环境目标;(规划独有)b识别、评价相应规划层次的环境影响;c筛选、识别或寻找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环境目标的可行的规划方案;(规划独有)d规避不利的环境影响或使环境影响最小化;e征求公众的观点和意见。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任务:a识别、评价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b选址(选线)、工程规模的环境合理性;c对生产工艺的环境合理性和可行性论证;d环境保护措施是否充分发挥;e环境目标得到有效保护,不利环境影响是否最小化;f征求公众的观点和意见。4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原则1)针对性:必须针对项目的工程特征和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和分析,并抓住威海环境的主要因素,目标明确,重点突出。2)政策性:政策性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灵魂3)科学性:环境影响评价是由多学科组成的综合技术,为了增强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性,还需注意评价工作中的区域性和系统性问题。4)公正性:环境影响报告书既是建设项目的决策依据,又是贯彻‘水污染、谁治理’方针和处理环境污染纠纷的执法依据。所以评价结论一定要明确、可信、有充分的科学依据。5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批原则:(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循环经济理念)1)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法规2)符合流域、区域功能区划、生态保护规划和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布局合理3)符合清洁生产原则4)符合国家有关生物化学、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保护的法规和政策5)符合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
f6)符合国家土地利用的政策7)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总量控制要求8)符合污染物达标排放和区域环境质量的要求(78一控双达标)6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依据1)法律:宪法第26条,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第9条,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和破坏自然资源。第1022条也有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环境保护法,1979年9月13日,《中华人名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颁布,标志着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进入法治轨道,带动了我国环境保护立法的全面开展。1989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中国环境保护的综合性发,在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中占核心地位。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作为一项独特的环境保护单行法,规定了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法r